4体制改革深化,办学质量提高 >> 4-1发展战略
   
38.《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内涵建设研究》项目研究报告
发布人: 蒋伟伟 发布日期: 2016-12-05 浏览次数: 9160
 
 

一、国内外研究述评

所谓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就是以校为本,强调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直接的资源环境和平台,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学校发展必须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并且要从学校规划中体现:基于共同愿景的学校组织构建,涉及到教师的专业归属感、教育使命感和职业责任感;基于教师合作的教研制度建构,涉及到“合作叙事”、“开放教室”和“课例研究”等制度;引领教师成长的生涯计划,涉及到教师的阅读计划、课题研究计划以及职业生涯计划。

理论研究表明,教师是专业工作者,但教师的专业品质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作为专业工作者,教师在职前强调的是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教师的真正知识是基于理论知识的实践性知识,即在真实教育教学情境下,真正支配教师作出相应教育教学决策的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建立在教师对自身实践不断反思基础上,借助于教育理论关照下的案例解读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解决,逐渐积累而成的富有个性的教育实践的真知灼见,最终转化为教师的教育实践智慧。

这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有专业发展的愿望,积极地投入,主动参与到各项活动中,自觉地反思,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智慧和理论素养。简言之,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主体。另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学校为其搭建平台,在时间上、空间上、经费上、管理上给予教师大力的支持和保障,创设经验共享的学习情境,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与管理机制。而专业发展学校则潜藏着与传统学校不同的六项假定:(1)教学的知识基础存在于实务工作者;(2)教学知识是在学校情境中创造的;(3)教学与学习是无法分割的,教学即学习;(4)假如教师要在实践中持续学习,教师的学习需求必须考虑情境的差异;(5)教师同侪的学习可以导引出更多知识,同时可以产生实务与交换意见的习惯;(6)为了发展实务取向的问题解决,教师的学习必须是以问题为本位的。

专业发展学校又可称为专业实践学校,强调实践中促进与发展实践性知识、能力与智慧。专业发展学校重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融合,提供了一种改革教师专业教育和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试验田。对大学或地方教师教育机构而言,此类学校的推动,可以解决目前教师教育内容与学校教学实践的分离问题,矫正师资培育过度强调理论的弊端。对中小学来说,可扭转中小学“重实务、轻理论”的狭隘观念,甚至发挥研究结果的应用价值,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结合,从而培育出具有反省思考、专业自我批判精神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充分利用区域教育资源,开展校内与校际间的教研、科研、交流活动,拓展了教师的视野,加强了区域辐射,实现教师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的“视界融合”。

二、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由来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这个概念系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美国在题为《明日之教师》中正式提出,并作出了诠释——是“初学者的专业训练,有经验者的继续发展,以及教学研究和发展所能考虑的最佳的学校形式”。1988年卡内基报告《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中进一步提出:为教师职业准备的最好环境是一所联系中小学和大学的临床教学学校。实践中的第一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出现在马萨诸塞州的布鲁克林,随后在全美推行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典型特征在于它的合作伙伴关系,经验丰富的中小学教师与大学的监督导师组成合作小组共同负责对实习生的培养。

2001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借鉴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提出并实践了建设“教师发展学校”,这是适应时代特点和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所做出的探索和尝试。几年来“教师发展学校”建设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探索:一是建立了师范院校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关系;二是激发了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意识、主体意识;三是探索了一条实践取向、意义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四是正在形成一种实现中小学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一体化的基础。

然而,由于国家、地域之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差异性因素,已有的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与北京“教师发展学校理论”,尤其是其功能定位,是否适合浦东新区教师教育的实际情况呢?基于这样的思考,浦东新区试图在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北京“教师发展学校”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及浦东新区教师教育的特点,探索具有浦东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理论,完成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理论本土化的过程。

浦东新区于2006年初启动了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项目,旨在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功能进行拓展,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平台,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同时促进学校发展,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提高学校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从而努力打造“浦东教育品牌”

三、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内涵

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在原有学校建制内,以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为中心,借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并积极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引领区域其他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对学校功能的拓展,帮助教师形成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合一的专业生活方式,养成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不断促进专业发展,最终实现双中心、三发展,即学校发展要以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中心,实现学生、教师、学校三方的共同发展。

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为宗旨,本着“以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在课题中促研究,在研究中促反思,在反思中求提高”的工作原则,从五大机制入手,即通过教师的准入机制、聘任机制、培训机制、评价机制、示范辐射机制等的构建与完善,使学校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

建设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目标是: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舞台,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不断获得提升,并探索出教师教育的新模式。其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 机制健全,制度完善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定期进行研究和沟通,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有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及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

2. 载体多样,底蕴深厚

开展多类型、多层面的校本研修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有效手段。在注重活动对象全面性和活动类型多样性的同时,突出学校的研修特色,并借此形成学校的特色文化。

3. 引领示范,区域辐射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重视发挥示范、辐射功能,通过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校际结对、带教指导等形式,为区、市及外省学校提供服务,并做到常规化、有重点,不断提高辐射层次。

四、浦东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与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的比较

建设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以下简称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借鉴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北京教师发展学校的理论与实践,并结合当地教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的实际需要而做出的探索与尝试。浦东2005年初开始了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研究、探索,2006年正式启动创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现有52所学校正式命名为“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上,可以说浦东是上海市的第一家、是第一个“吃螃蟹者”。

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则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举措,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之间的重要环节,是教师管理的制度创新。目前新区已有77所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52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与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进行比较研究,是为了防止今后两类学校在开展工作中存在避重就轻、或是厚此薄彼的现象。笔者认为只有厘清两类学校的异同,才能更好地行动、实践。对于这“似曾相识却又不同”的两类学校之异同,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之同:立足学校,服务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与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都是以立足学校,服务教师为宗旨。在教师发展学校里,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合作研究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都能以行动研究的方式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改善自己的实践,形成教、科、研合一的教师专业生活方式。见习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责无旁贷地要承担见习教师的培训任务。而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其目的不是只为见习期教师提供专业成长支持与帮助、设计针对性强的培训方案,更是为其提供了具有丰富带教经验的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二)之异:建设背景、内涵机制、职责各异,促教师专业发展

1、建设背景各有不同,但同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而努力。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以区域教育内涵发展和难题破解的需求为出发点

 “十一五”以来,浦东新区基础教育基本完成以数量扩充、硬件建设为特征的第一阶段发展,开始向以发展内涵、提升质量为特征的第二阶段跨越。教师队伍的质量是决定教育质量的核心,要实现浦东教育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必须构筑浦东新区教育人才高地,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浦东新区从“十一五”起就将目光聚焦到师资队伍建设上,对区域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师教育创新实践的方向:

1)教师专业精神引领和专业幸福体验的缺失,需要进一步激发专业发展动机,提供更多以校为本的专业展示平台。众所周知,教师专业精神的品质对其专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是最为重要的内因。而每个教师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专业体验,如新手时期的紧张无助、“蜜月”时期的得心应手、“高原”时期的倦怠、和再次突破时期的“自我实现”,相比之下,最后一种专业幸福体验层次最高,也最难实现。浦东新区从政策设计出发,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概念,正是为区域教师打造以校为本的优质教师专业发展平台,让这些学校的教师在基于本校、本专业的实践中就能得到专业精神引领,获得专业幸福体验。同时,“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还强调区域分享、示范辐射的功能,可以为更多区域教师提供专业精神的引领,激发专业发展动机,使他们从“要我学”走向“我要学”。

2)教师多维专业支持和专业团队砥砺的缺失,需要对区域范围内的学习型组织加强机制设计,打造教师身边的专业发展共同体。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系国内首家区域性教育研发机构,一直尽己所能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定的专业支持,如教研系统的教研支持、科研系统的科研支持、培训系统的培训支持。但这些支持是单一维度的,不易走近教师的生活世界。浦东的中小学都有教研组、备课组等教师团队,但真正意义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并不多见,萝卜炖萝卜的现象普遍存在。浦东新区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正是从学习型组织的机制设计上寻找创新的可能,将区域层面、教研组层面的各类教师专业支持组织打通,实现立体、多维的架构,努力打造教师身边的专业发展共同体。

3)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揭示和实践指导的缺失,需要研发教师专业成长的临床诊断技术,加强针对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的个性化指导。传统意义上,教师专业成长主要靠公开课(含赛课)、考试排名等路径来获得体制内的成长机会。这些未必就是教师专业成长必然的路径,教师在实践经验与智慧的积累过程中,需要更精准的临床诊断技术来帮助其认知专业发展的瓶颈,得到更符合其特定发展阶段需求的个性化指导。“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正是这样一种具有“临床教学研究”功能的机构,其设立大大激发了浦东新区优质学校开展“临床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研究的积极性,为教师教育的内涵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上述问题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需要破解的教师教育难题,是“十一五”乃至“十二五”期间各地教师教育改革的热点与难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浦东新区于2006年初启动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项目,引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这个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人首先提出的概念,并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功能进行拓展,探索更为有效的区域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和平台,一方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促进学校发展,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提高学校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从而努力打造“浦东教育品牌”。

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以见习教师专业成长为落脚点

1)见习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指导的缺失,需要对见习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帮助。教师职前教育普遍存在重学科轻师范、重理论轻实践、重学识轻师德等问题。教师教育专业没有凸显师范特色,盲目追求学术性;强调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的传授,忽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技能缺失已成为师范生的通病;教育理论知识缺乏针对性,不能有效指导教育实践。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选用、教学评价、语言表达等教学技能上存在较大的缺陷,往往造成很多刚刚入职的教师发出“在学校学的东西都没用”的感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正是解决见习教师培养的困境,使见习教师在教育教学的一线,在带教导师的帮助下,认识、熟悉并逐渐规范其教育教学实践、从而更好地驾驭教育教学。

2)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断层,需要跨越鸿沟、打通断层,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为了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对教师职前、入职和在职教育进行全程的规划设计,把基础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在职教师的培训渠道打通、融合,建立起教师教育各个阶段相互衔接、各有侧重的教师教育一体化体系。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承担见习教师的培养工作,使见习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平台,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之间的重要环节,是教师管理的制度创新。

2、内涵机制不同

1)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重在拓展学校内涵,实现双中心、三发展。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在原有学校建制内,通过对学校功能的拓展,帮助教师形成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合一的专业生活方式,养成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并积极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引领区域其他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最终实现“双中心”、“三发展”,即学校发展要以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中心,实现学生、教师、学校三方的共同发展。

这一内涵的界定,与国内有关探索同中有异,更符合区域教育的实际需求。2001年,首都师范大学曾借鉴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提出并实践了建设“教师发展学校”,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探索:一是建立师范院校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关系;二是激发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意识、主体意识;三是探索一条实践取向、意义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四是形成一种实现中小学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一体化的基础。浦东新区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吸取了其中的核心要义,但不拘泥于这四个方面,而是针对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实际需求,做了如下的内涵拓展:

两大宗旨: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为宗旨。新区明确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中教师、学校这两大发展主体,强调学校发展要以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中心,实现学生、教师、学校三方的共同发展。

四大原则: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创建应本着“以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在课题中促研究,在研究中促反思,在反思中求提高”的工作原则,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真正成为本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同时也是他们体验专业幸福的精神家园。

五大机制: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在建设过程中,以教师准入机制、聘任机制、培训机制、评价机制、示范辐射机制五大机制建设为抓手,明确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完成的职责。五大机制的构建与完善,有力地保障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自主建设。

2)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重在为见习教师提供广阔平台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最大的特点在于临床性,它是一所见习教师的临床教学学校,是见习教师职业生涯的摇篮,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里见习教师一定是作为教学工作的参与者,他们以一个教师的身份参与到中小学正常教学活动中去,在带教导师的指导下,在参与备课、观摩教学、参加各种研讨会等的过程中,认识了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情况,并发展了必备的教学技能和处理日常教育问题的能力,为未来正式进入教师岗位做好准备。

一个宗旨:以促进见习教师成长为宗旨。在进入教师队伍的最初阶段,规范其教育教学行为,逐步形成其教学特长,为其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两大保障:有利于见习教师的职业认同与专业成长的学校氛围和具有丰富带教经验的导师,这两点为见习教师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学校在带教见习教师与师范生实习方面已经形成成熟的做法与经验,带教效果良好。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有相当数量的学科教师团队能指导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有一批能带教见习教师实习的指导教师,热心于带教见习教师实习工作。

3、职责不同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1)促进本校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应在相关大学和其他教育研究机构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确定本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实验项目或科研教研课题,通过实验项目与教育科研将教师教育改革与学校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本校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

2)发挥经验辐射作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应有较强优势或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并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形式将本校的优势或特色辐射到其他学校,去影响、指导其他学校的教师发展。

3)提供实践基地和资源。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要与相关大学和其他教育研究机构展开深度合作,为师范生提供实践和研究基地,为大学教育改革和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实践类课程资源。

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

作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有十大职责。概括而言,要根据见习教师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方案;为见习教师遴选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敬业爱生,且有丰富带教经验的带教导师,督促和指导带教导师的工作,保证见习教师学有所获、思有所进。

五、浦东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举措

(一)拓展概念内涵,确立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目标

浦东新区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吸取了国内外研究成果,但不拘泥前人的研究,而是针对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实际需求,做了如下的内涵拓展:

1.两大宗旨: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为宗旨。新区明确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中教师、学校这两大发展主体,强调学校发展要以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中心,实现学生、教师、学校三方的共同发展。

2.四大原则: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创建应本着“以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在课题中促研究,在研究中促反思,在反思中求提高”的工作原则,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真正成为本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同时也是他们体验专业幸福的精神家园。

基于以上内涵定位,自“十一五”起,浦东新区就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通过制定《浦东新区“十一五”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指导意见》,合理确立“十一五”期间的建设目标。2007年浦东新区启动第一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评审,共有建平中学、进才中学等8所学校成为“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2009启动第二批评审,共有洋泾中学、东昌中学等11所学校通过评审;2012年启动第三批评审,共有川沙中学、明珠小学、蒲公英幼儿园等33所学校通过评审。这52所学校均按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功能定位开展了丰富多彩、富有创造性的创建活动,实现了学生、教师、学校三方的共同发展,在区域范围内发挥了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

进入“十二五”,浦东新区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文件精神,制定了《浦东新区教师继续教育“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目标。到2015年,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将从现有的19个增加到30个,努力做到各类学校、各个学段、各个教育署都有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继续推进教师继续教育重心的分层下移,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自主完成的研修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70%;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研修能力,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与区域学科基地建设相整合,促进先进经验向区域课程的转化,实现区域内的资源分享。

(二)重视机制建设,明晰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权利与职责

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在建设过程中,以准入机制、聘任机制、培训机制、评价机制、示范辐射机制等五大机制建设为抓手,明确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享有的权利和职责。比如建平中学严把教师入口关,通过规范管理流程(把教师引进机制纳入学校ISO9001度量管理体质之中),用程序控制的办法把好师资入口,保证学校师资质量;上海市实验学校完善了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构建立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框架,即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社会对教师评价、教师电子档案量化等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五大机制的构建与完善,有力地保障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自主建设。在五大机制的引领下,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不仅重视自身的内部建设和本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还高度重视其教师专业发展经验、成果在区域范围内的示范、辐射、推广,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真正成为区域教师教育改革的领头羊、孵化器。

(三)加强研究,提升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品质

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过程历时7年之久,在评审、监督、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值得总结的一套模式,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研制开发的《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评估方案》《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评估指标》等,为基层学校创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也为上海市开展市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评估提供了先行的经验。为了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围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课题研究,其中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以合作共建“教师教育创新基地”的形式,合作开展“教师教育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基于区域与学校”研究,申报成为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在此基础上,教发院偕同区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自主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对见习教师规范培训的临床指导研究,申报的重点课题《支持职初教师专业发展的临床型组织建设研究》也在进行中。

经过多年的持续研究,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除了上述提及的机制、制度等文本成果外,还在各种教育类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术成果十余种。其中华东师大专家邓志伟副教授在《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第24期上发表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专业实践范式研究》,就是针对浦东新区的实践进行的专题思考。浦东教发院项目组则在《现代教学》2011年第9期发表一组专题文章,集中介绍浦东的实践经验,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亲自撰写卷首语《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师成长的新型学习共同体》,充分肯定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取得的成绩。近年来,浦东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影响力还在扩大,经常接待来自国内各省市的参观学习者,项目负责人也经常受邀到各种学术论坛、研讨会上介绍来自浦东的典型经验。

六、浦东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成效

(一)五大机制创新,激发学校自主发展的动力并努力建构成学习型组织

前文提及浦东新区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中的五大机制创新,这些机制有力地激发了学校自主发展的热情和动力,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形成了多种形态的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风格。

以上海市实验学校为例,学校建立教研组层面的“学科发展月”研究制度,以教研组为核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理论学习、实践探究、总结交流等活动。学校提倡“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引导教师结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有效学习。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教师的特点分别设计了层次不同的教学展,每年举办“四课”展示,即“新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展能课、中年教师特色课和资深教师示范课”。“四课”展示环环相连,引领各类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不同层次教师的满足感和功效感。

再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突出的特点是“课题引领、学校文化氛围熏陶”。学校以争创“德育金牌”为抓手,切实加强师德教育,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形成学科德育的特色;以课题“针对学生差异的有效教学研究”为引领,采取各种措施,为教师专业发展搭设舞台,例如:实行首席教师制度、每周一次读书沙龙、组织青年教师学术沙龙、举行公开研究展示课、组织说课比赛、组织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教材、充分发挥名师基地的作用等,形成了教学、科研、师训一体化,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二)以“临床诊断”为抓手,把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打造成教师的“临床”学校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最大的特点在于临床性,作为师范生、职初教师“临床”教学的基地,既可成为教师职前教育的摇篮,也可在教师入职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基于此,从2009年起,浦东新区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积极为区域见习教师培训提供临床诊断与指导的平台,每位受聘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导师和其指导的见习教师要完成“四个一”的任务——接受一次访谈、设计一节课、听一节课、互评一节课。这项创新性的举措最初在高中和小学学段试运行两轮,深受见习教师欢迎。不少学员反映,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导师为他们做出了精准的临床诊断,对今后的专业发展明确了努力方向。

2011学年,在上海市教委推出的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中,浦东新区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再次发挥重要的临床教学基地功能,所有见习教师除了完成集中性的培训外,50%的学时放到了基地学校;与此同时,针对《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要求》统一规定的四大方面18个培训要点,新区认真地逐条消化,将18个培训要点分解成四大方面共20个培训要点,使见习教师浸润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浓厚的成长氛围之中。此外,52所区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和其他一些受聘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的校本研修学校,均组建了针对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需求的带教与诊断工作小组,开发了临床诊断工具,将实践带教与专业诊断有机结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也在这样的临床指导中感受到了全新的挑战,他们认识到,带教导师与见习教师可以实现同步的专业发展,关键是如何真正发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临床”功能。

以洋泾中学为例,学校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建立了一整套数字化课堂教学诊断系统,它由软硬件系统两方面组成。硬件方面由数字化的课堂观评课系统和网络化的教学研讨、反思系统组成,软件保障包括现场教学视频切片技术标准、视频课例诊断技术标准以及数字化课堂教学诊断系统的运行、维护等一系列规范。数字化的课堂观评课系统由数字化高清录播教室和听评课教室组成,两间教室之间隔着一面单向玻璃。教师在数字化高清录播教室中进行实际课堂教学,除了配置与普通教室一致的设施外,还配有多角度、多探头录摄装置,在录摄教师教学行为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实时反映。听评课教室是听课者现场听课的场所,由于与数字化高清录播教室之间隔着单向玻璃与隔音墙,听课老师可以及时展开交流,有效地降低听课活动对课堂教学所产生的干扰,进而提高观课评课的质量。

以洋泾中学为代表的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正在深入开展“临床”教学诊断的技术研究,期待再花3年左右的时间,开发出各学科适用的“临床”诊断书,届时,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作为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临床”学校性质将更加明确和突出。

重点研究“十二五”期间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临床”功能建设的系列问题,其中研制各学科“临床”诊断书,开发区域教师专业发展“临床学校”建设标准和评审办法,开展区域“临床型导师”的资格认证与培训等,都将是极具创新性的突破点,值得期待。

(三)采用理念认同的方式,自主结对辐射经验,带动兄弟学校发展

浦东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中高度重视示范辐射作用,而其中结对学校的过程非常强调理念认同、自主结对,确保辐射的作用和效果。

以南门幼儿园为例,这所地处城郊的示范性幼儿园与多所农村幼儿园建立带教关系,通过园际互动引领发展,成为该园发挥辐射作用的重要内容,其发展成效也有目共睹:园西、东港、晨阳三所幼儿园成功晋升为新区示范园、上海市一级园;施湾幼儿园顺利通过二级园复验。实践中,该园坚持“多园携手,发展显著;多园联合,发展共赢”;并清晰地看到优质资源并非仅限于示范园,每所发展中的幼儿园都有其潜在的优势;深切地体会到:要有效发挥示范园的多项引领作用,并不是单纯的资源辐射,而是相互的优势挖掘、资源共享。为了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更为了加强结对园之间的互助交流,该园联合10所幼儿园,成立了CHW幼儿园发展共同体,以合作、互助、共赢为宗旨,通过教研联合体、城郊结对、委托管理、民间结对等形式开展交流。根据发展主旨,共同体内各园商议并通过了发展共同体章程。对于共同体内发展相对薄弱的幼儿园,共同体根据常各园实际,采用了以“调研式”诊断为主的方式,组织共同体各园的骨干教师,组成专业指导小组,以观摩保教实景为重点,不定期深入各园,帮助寻找发展中的问题。

(四)重视临床导师(培训师)标准的开发与队伍培育,为“临床学校”建设保驾护航

2011学年以来,上海市启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浦东新区抓住此契机,通过自愿申报,遴选了100所区级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赋予这类学校在区域见习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临床指导”职责。为了更好地帮助这些学校完成此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新区组织开发“临床导师”(教师培训师)标准,在大量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临床导师应该具备的基础能力结构和评审办法,引领各基地学校的带教导师向更加专业的方向努力。

与此同时,新区正在启动“临床导师”(教师培训师)培训项目,在区域教师专业发展“临床学校”建设标准和评审办法基础上,开展区域“临床型导师”的资格认证与培训等。这些创新性的举措将有力地促进“临床学校”的建设,促使浦东新区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从机制建构期向内涵建构期转型。

七、未来发展的思考

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开拓了教师职后教育的新途径、新模式,为教师职后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已经取得的经验具有创新性,也具有可推广性。经过近10年来的发展,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发展呈现“百花齐放、千姿百态”,既有在临床诊断上有举措的学校、又有在教师评价上有创新、在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上有亮点的学校;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疑惑还没有得到很好地澄清,尤其是如何开展“浦东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理论建设,将成为后续研究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版权所有: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地址:上海市峨山路180弄13号 邮编:200127
COPYRIGHT(C) 2010 PUDONG-EDU.SH.CN ALL RIGHT RESERVED
沪ICP备 05000594 号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