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体制改革深化,办学质量提高 >> 4-3教学工作
   
42.实施等第评价——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
发布人: 蒋伟伟 发布日期: 2016-12-06 浏览次数: 392
 
 

2013年,上海市教委颁布《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第59号文件),在以后的两年中,市教委对家长和教师进行了广泛性网络问卷,我区的绝大多数指标都落后于整个上海市的平均值,为此,我们查找问题,寻求对策,逐步解决问题。

   一、零起点,做准备期专题研训

幼儿园儿童在认知邻域里可能不是零起点,但是对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可能是零准备,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会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期待和担忧。所以,我们把每年开学的第一个月,定为学习准备月,在这个阶段,学校要以让一年级学生“喜欢新环境、喜欢新伙伴、产生新兴趣、了解新规范、养成好习惯”为教育目标,使刚入学的儿童有一定时间的适应,做好低幼衔接的平稳过渡。在区级层面上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做好调研工作,了解基层学校的实际情况

    每个学年度开学的两周之内,教发院教师发展中心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教研员部分学校进行“准备期教学”的专项调研,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谈等形式,充分了解学校开展“基于课程标准教学与评价”起步工作的开展情况,调研之后通过书面报告形式向学校反馈,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建议。

   2.做好培训工作,强化市教委文件和会议精神

    教育局基教处、教发院教师发展中心每学期开学初,按照惯例要召开分管校长和课程主任会议,除了布置学期工作之外,更多的是对市教委“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进行培训,使学校领导从了解文件精神到主动贯彻执行,从被动执行到主动探索校本实施的最佳方法。特别是在暑期的校长培训中,一些教育署在分组培训中,把这一内容作为重点内容对校长进行培训,让专家和校长面对面,解决校长在推行和实施过程中的困惑。

   3.做好指导工作,帮助教师重新梳理工作重点

    教发院教师发展中心的各学科教研员,在“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通过具体的课例,帮助教师梳理“基于课程标准教学与评价”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教研活动不再是选几个优秀教师上示范课的老模式,而是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提供资源和可以借鉴经验的研习活动,使更多的教师从中获得最为具体的指导。这类研修活动还向幼儿园大班辐射,让大班的执教教师了解小学生的起步教育,做到相互渗透,相互衔接。

   4.做好挖掘工作,整理学习准备期的典型案例

学习准备期的很多内容都需要学校进行创造性地设计,做到专题教育、综合活动和课程教学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准备期”课程。目前浦东新区绝大多数小学都能这样去思考,而且逐渐形成符合学校特色的课程。区教研层面也在积极地搜集好的课程作为典型案例推广。

二、等第制,抓过程性评价改革

等第制评价是对分数评价的颠覆,两年之前,部分学校对市教委的这一举措还不甚理解,还是对分数评价非常留恋,但是这两年来,学校里评价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区的评价也经过了两个阶段,评价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挖掘。

第一阶段:摆脱分数束缚,关注学习品质

既然小学教学的评价不再是分数评价,那么取而代之的就是等第制加评语的评价。一开始,大家认为低年级的评价可以通过设计情境性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表现来获得相应的等第。很多学校能够在期末阶段,设计“闯关夺星”等多种形式的表现性评价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让老师和家长共同检测学习成效。我们往往可以看到教室变成了模拟情境室,评价者也不局限于老师,评价结果也不仅有等第,还伴随着教师充满鼓励的话语,学生和家长也非常喜欢这样的评价活动。

这样的评价活动之所以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更为主要的是评价活动关注到了学生的学习品质,关注到了学习的方方面面。学习评价不再是分数的高低之差,而是关乎于可持续学习的那些兴趣、习惯和态度等诸多学习品质。

第二阶段:讲究证据支撑,强调过程评价

     当评价更趋于理性思考的时候,评价活动就不能是那些模糊的教师主观评判,而是建立在一定的标准之上,搜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通过观察、交谈、调研、作业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记录,通过若干次记录之后,再对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作判断的过程。所谓评价伴随课堂,就是希望评价发挥其诊断、激励、反思等功能。

通过评价的改进,教师不再认为评价只是甄别,更多教师把评价看成是改进自己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突破点,偶然的一次评价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需要教师更加多地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才能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做出更加准确的评价。我们的老师开发了大量的评价量表,让评价的目标与教学的目标保持一致,做到评价心中有数,评价不随心所欲。当然,过于繁琐的量表会牵制课堂教学,因此,我们提倡的是用最为常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处于自然的学习状态中,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他们的口头作业,获得大量的素材,再做出相应的评价。鉴于目前的低年级一个班级中学生人数都比较多,教师会对学生进行分组轮流观察和记载,并且通过教师评、学生自评和互评,谨慎评价结论的得出。

小红星、小红花等贴纸也成为了学生获得成功的标志,老师们在课堂里经常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产生积极的情绪,主动持久地学习。

    虽然这样做,评价的工作量比以前大得多,一些学校教师能够探索出适合于学校、适合于低年级学生的评价方法,比如让高年级学生做志愿者,比如让家长参与协助评价等,办法总比困难多,评价工作正在不断地深化和改进。

目前,浦东新区优秀评价案例的征集工作已经结束,通过学校推荐,区域评选,最后选出28篇优秀案例,并汇编了《浦东新区小学等第制评价优秀案例集》。

三、促均衡

浦东学校多,差异大,促进学校的均衡发展,是浦东教育的最大心愿。尽管我们从教育局到教发院,从教育署到学校,上上下下不仅通过会议,也通过各种研修活动和项目活动,进行辅导和推介,但是要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各个方面要达到上海市的平均水平,目前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将在以下几方面作改进:

1.加强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先进理念的培训指导

     虽然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课程标准,但是一到课堂里,教师的执行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偏差,要求拔高的现象依然存在。原因是部分学生进入小学已非零起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临或多或少已经学过小学教学内容的学生,自然会加快教学的节奏,拔高教学的要求。今后要引导教师在关注学生知识达成的同时,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兴趣、习惯、态度等学习品质。

2.尽快缩短城乡学校之间的认识和执行的差异

虽然在第三次家长问卷中得知,浦东新区在“政策执行层面”、“学生的学习情况”层面各项指标均比第一次调研上升近10个百分点,可谓进步很快,但还是略低于上海市的平均值,最为主要的问题是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学校还是比较落后,影响了整个浦东新区的整体水平。我们要多多关心比较薄弱的学校,抬高底部,才能整体进步。

根据调研报告和平时掌握的情况,对各项指标最为落后的学校进行专门的会议,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一方面再次重申市教委此次教育综改项目的重要,另一方面也会提供具体执行的资料,让更多的学校加强执行力,让更多的教师提高研究力,让更多的家长增加知晓度,让更多的学生基于课程标准教学,使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发展。

3.努力改进教师过程性评价手段和方法

由于教师缺乏评价的方法,简单操作的评价依然存在,在评价的过程中主观判断的现象很严重。教发院“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二期)已经立项,又申报了“教师评价素养”市级课题,希望通过比较科学的研究,通过一些实验学校的大量的实证案例来推动评价改进,提高教师的评价素养。

总而言之,作为教育综合改革项目,我们要充分挖掘小学生的“零起点和等第制”的内涵,让学校领导和教师按照人的发展规律,按照教育的基本规律开展教学与评价活动,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版权所有: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地址:上海市峨山路180弄13号 邮编:200127
COPYRIGHT(C) 2010 PUDONG-EDU.SH.CN ALL RIGHT RESERVED
沪ICP备 05000594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