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体制改革深化,办学质量提高 >> 4-3教学工作
   
44.成果推广——科研成果研讨会简讯
发布人: 蒋伟伟 发布日期: 2016-12-06 浏览次数: 451
 
 

1.  区级课题《幼儿园开展沪语童谣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潮和幼儿园从201010月开办,2011年成立区级课题《幼儿园开展沪语童谣活动的实践与研究》,67日课题结题汇报展示活动在幼儿园举行。这次活动很荣幸地邀请到了上海市教委教研员、特级教师周洪飞老师、教育局基教处幼教朱海燕老师、第二教育署姜玲副署长等领导,活动也得到了浦东新区教发院傅敏敏老师的全程指导。 

  课题展示活动分两个方面进行。第一部分是幼儿的沪语童谣节目汇演。教师们抓住沪语内容丰富的特点,在搜集、改编沪语表演的过程中,将沪语融入到舞蹈、情景剧、说唱、走秀中,让孩子喜爱上沪语童谣,快乐的游走于沪语童谣之中。第二部分是结题报告汇报。由卢园长带领三位老师分别进行成果阐述,通过形式多元,多途径实施课题,并从各个活动、环境创设、图书制作、幼儿及教师成长等方面一一展示。

  展示活动结束后,教发院傅敏敏老师对课题的成立到后期的研究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周洪飞老师对我们的活动作了“三有”的点评,即:有价值、有策略、有深度;朱海燕老师对于课题展示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课题的研究表示赞赏。

  相信通过本次活动,推广沪语文化,将进一步丰富幼儿园沪语文化的内容,提高幼儿沪语童谣活动的质量,从而彰显潮和幼儿园办园特色。

2.市级课题《“独二代”家庭教育的学校支持研究》

    2016526日上午,浦东教发院学校发展中心在进才中学北校(以下简称进北)苗圃路校区隆重举行了金卫东校长的市级课题《“独二代”家庭教育的学校支持研究》成果交流研讨会。

    浦东新区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骨干培训班(中学部)学员、浦东新区中学新上岗班主任培训班学员、浦东新区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负责老师、上海市中学德育管理一体化研究实训基地学员和浦东新区教育总督学、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张少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管系主任李伟胜副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杨雄研究员、国内知名教育学者谭虎研究员、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学校发展中心副主任吴为民、科研员张娜、俞莉丹和教师发展中心德育教研员欧阳书伟等市、区教育专家等,共有100多位莅临本次研讨会。活动由在进北蹲点指导了该课题研究6年多的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教发院)科研员曹明老师主持。

    整个交流研讨活动由以下五部分组成:

    一、视频观摩

    与会老师、专家和领导,观看了19分钟的课题研究视频。

    二、成果交流

    1.总成果交流

   与会成员听取了金卫东校长向全体与会人员汇报的主成果——《“独二代”家庭教育的学校支持研究》课题在201012月至20165月期间的研究过程与成果。金校长在汇报中,先是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立意是结合社会现状、旨在为学校和教师实施“独二代”家庭教育指导提供依据,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指导意识、拓展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和逐步改进家教行为(简称家长“四素养”),更好地促进孩子会生活、善学习、端品行、健身心、董休闲素养(简称孩子或学生“五素养”)的发展。金校长重点介绍了本课题10个方面的研究内容——情报研究、影响因素研究、现状调查、支持目标、支持内容、实施途径、实施策略、实施形式、实施方法和评价体系——的研究结果;并用数据和案例等,概括了课题研究在提升家长“四素养”、学生“五素养”、教师相关三大方面专业素养、促进学校特色建设和扩大了学校社会影响等方面所取得的明显的积极变化,概括了本课题的理论贡献、实践价值和取得的13本丛书的主要研究成果。

    2.一级子课题成果代表交流

    主持相关一级子课题研究的进北周旸芸、陆迎志、孙微和姚勇老师,分别代表课题组,重心不一地介绍了《“独二代”家庭教育学校支持专题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独二代”家庭教育的学校支持主题活动的实践与研究》、《“独二代”家庭教育学校支持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与研究》和《“独二代”家庭教育学校支持评价体系的实践与研究》成果。

    三、研究与教育体会

    参加了学校多项课题研究的教师代表聂华老师作了《增强“六大意识”  促进自己快速成长》的参与市级课题研究的体会;家长代表宋凌女士作了《<指导手册>对我的引导及帮助》的家教经验介绍。

    教发院曹明老师,从蹲点指导本课题研究中“关注什么”和“突破什么”两大角度,介绍了“6个关注”和“5个突破”。“六个关注”——一是关注开题细化设计和研究安排(研究内容、分工和实施计划细化);二是关注“行情”(把握情报、影响因素和现状→定位课题研究重心和新意);三是关注支持什么(家长和学生发展目标-总目标和分年级目标;素养发展内容-家长“四素养”和孩子“五素养”)和怎么支持-以文献情报、影响因素和现状调查研究为基础,从实施途径、策略、形式、方法等入手,进行教育引导与支持;四是关注《手册》(即《“独二代”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编制与运用;五是关注实效怎么鉴定-评价体系(依据、原则、标准和方法)研究;六是关注成果水准-如何丰富多样和提升质量。“5个突破”——一是家庭教育系统研究指导的突破(尤其是“独二代”家庭教育之研究指导);二是校本教材(即面向家长为主的《指导手册》)如何编制的突破;三是家长“四素养”和孩子“五素养”支持内容(即发展素养)分解的突破(素养领域的科学划分和超前契合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四是个案研究的突破(指导完成了专制型、溺爱型、放纵型和民主型4种类型9个个案跟踪研究报告和1个个案研究一级子课题报告);五是评价体系研究的突破(评价研究的内容,须有上、中、下位构成;三位之间,需相互匹配,才能构成“评价体系”;各“位”内容,须有“干货”,尤其是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须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四、专家点评

    与会的专家和领导在聆听了课题组研究者的介绍、查阅了相关课题研究材料后,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课题研究成果在家庭教育研究中具有超前性、独特性、系统性、丰富性、实践性和规范性;认为金校长的选题是有眼光和远见的,研究组织是到位的;区科研员曹明老师的蹲点指导是规范的、有水平的;进北参与研究教师的面是较广的,是富有钻研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整个研究,能够坚持6年多,是不容易的,是求真、求实、严谨等科学精神的真切体现——这样,才会有课题研究成果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教发院学校发展中心吴为民副主任认为,这个课题内容丰富、操作实在、成效明显。从课题研究角度,有四点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一是研究的线路清晰。首先,基于现状调查来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而,开展支持内容的研究,解决支持什么的问题研究;再是,研究怎样支持,分四块,包括专题教育、跟踪指导、学科渗透、家庭主题教育活动等。二是成果有亮点——如,有《指导手册》——在这本手册上下了很大功夫。先是内容上全面设计,提出了家长“四素养”、孩子“五素养”、教师素养发展三方向;再是编写与指导方式多样,有家校互动、家长与孩子互动、案例参考等。另外,这本《手册》很有操作性。三是研究方法方面,对案例研究很到位,这是实证研究方法。四是成效明显。这不仅体现在调查数据、个案报告上,从刚才各位教师的汇报、家长代表的发言等,都可以看出,成效是非常明显的。

    家庭教育研究专家、原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家庭教育学会副理事长谭虎研究员认为,进北的课题研究让他深受鼓舞,这个成果是“站在教育前沿阵地,而且研究具有系统性、专业性。”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杨雄研究员认为,这个成果在上海乃至全国家庭教育领域具有领先地位;充分肯定了学校和校长对科研的认真和执着,课题研究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无论是家长的“四素养”,还是孩子的“五素养”,“符合的时代要求,这与上海十三五精神文明规划、教育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课改新要求是一致的。”这个课题研究能够坚持六年多,非常不容易——反映了学校和校长对科研的认真和执着;体现了教发院专业人员为基层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学校有62%的教师参与,有前测、后测,模块建构,很下功夫。可谓精心设计、精细组织、所以才有精致成果(13本的丛书)。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管系主任李伟胜教授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学校的教师团队与文化自觉的精神,进北人“承载了教育专业人士的使命,发挥了团队精神,对课题进行了全面探索”。

    浦东新区教育总督学、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张少波院长在总结性讲话中,重点提出了两点感受和希望:

    一是我们的老师怎样做课题。今天金校长、曹老师做了个典范——进北的这个课题,基于问题,把问题作为研究点。既要重视理论性,又要重视操作性。这就是一个课题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关切点——今天这个成果,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典范。

    二是提一个建议。进北这个课题成果,要尽快变成师训教材,辐射出去,让更多学校、更多家长从中得益。

    在交流中,与会专家对学校的课题研究提出了希望和建议。如有专家建议:学校课题不要仅仅放在操作和技术层面,更需要帮助、指导好家长改变家教观念,入脑入心;成果需要注意辐射推广;可以在3本丛书的基础,再作进一步提炼概括,打出品牌。

    五、后续愿景

    金校长在致辞中表示,课题成果汇报交流会结束了,但留给我们更多的是艰辛的参与过程,痛并快乐的。感动于6年来教发院曹老师和学校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在日常工作之余积极投入、呕心沥血,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当然,我们更希望课题能够发挥科研的价值,服务于教育、服务于家长、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也会努力按照专家的建议,做好后续的深化研究。

3. 专题讲座活动——“教育案例如何撰写”

    教发院郑新华老师于2016311日下午,为康城学校青年教师培训班成员开设专题讲座“教育案例如何撰写”。

    郑老师以“教育案例杂谈”为主题,先以在座所有青年教师的文章为背景,介绍了教师在撰写案例与论文中常见的写作文本类型,即“研究报告、经验总结、学术论文”。他强调了写好教学案例对于一名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性。

    随后,郑老师选用了其中五位青年教师的代表文章,即《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表对学业成就的影响》、《德育无痕、润物无声》、《践行三珍三自:基于“about me”》、《浅谈有效的教学活动》、《创造称赞和宽容的课堂》等,按照“介绍+点评”的模式,作了直观分析、指导——“介绍”,即五位作者向大家介绍论文撰写过程的点滴体会;“点评”,则是郑老师从几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案例或论文”,并针对五位文章(来自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教育案例)的优劣给出了“一对一”的修改建议,可谓是“对症下药”,让这些案例更加突出了事实的直观呈现。

    最后郑老师采用了递进的总结方式,指出要把握好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和要求,并辅以三个更为典型、精准的案例,深入浅出向大家道来:郑老师认为可按照“亮眼的标题、故事的背景分析、主题、故事与事件、教学评价”的结构来撰写。他强调教学案例的写作意义,写好教学案例不仅是对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师自己从一个单纯的实践者转化为研究者的重要途径。

    本次讲座既是一次青年教师的讲座培训,也是引导青年教师逐步思考、感悟、提升的讲座,更是为了更快地帮助青年教师成长起来,使他们加快脚步走上专业化之路的新台阶。

4.区级课题《依托古镇民俗文化,构建园本特色课程的实践研究6月23日上午,三署新城幼儿园开展了《依托古镇民俗文化,构建园本特色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成果汇报活动。

首先三位老师分别开展了民俗特色教学活动:由潘颖英老师执教的大班艺术活动《剪囍字》,在创意剪纸中感受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由闵婷婷老师执教的小班语言活动《金锁银锁》,在唱唱玩玩中感知沪语童谣的趣味;由张璐老师执教的中班艺术活动《葫芦上的新场古镇》,在团团捏捏中提升幼儿爱家乡的情感。随后陈佩燕老师根据自己班级开展的民间游戏《赶小猪》进行案例分析演讲。最后胡宏芳园长向大家做课题《依托古镇民俗文化,构建园本特色课程的实践研究》的结题报告,详细地阐述了课题的由来、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

汇报活动后,教发院吴为民老师作了精彩点评,为今后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吴老师肯定了新城幼儿园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和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肯定了《依托古镇民俗文化,构建园本特色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的价值,课题很好的激发了幼儿对于民俗活动的发展和兴趣。学校的发展离不开镇领导的扶持,刘惠红镇长也在点评中肯定了新城幼儿园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

通过活动,新城幼儿园在课题研究中的收获与成长,收到了在场专家及同行们的一致好评,课题圆满结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城幼儿园将继续学习、继续探究,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出更坚实、更绚烂的步伐。

5.区级课题《小组合作学习促进课堂转型的行动研究》

    2016323日星期三下午13:00-16:40,新港中学朱国花校长的2014区级课题——《小组合作学习促进课堂转型的行动研究》的课题推进会在学校1号会议室里举行。参加此次活动的成员,除了学校课题组成员外,还特邀浦东教发院的科研专家——曹明老师。活动由曹老师主讲区级课题的务实操作如何做。

    整个务实操作的现场互动式活动(培训+研讨),分为以下三个议程。

    第一议程:由曹老师就本学期如何推进课题研究,提出明确的建议:1.梳理:即对已做的工作进行梳理——尤其是已上过的区级课题之研究课,要改好课例,尾后续研究提供来自本校的规范、贴切的样例;2.设计:课题方案须再细化,包括总课题方案的细化、一级子课题设计的跟进、教师小课题选题和设计的推进;3.实践:继续开展区级课题研究课的全面实践——强调必须按课题研究课教学设计和课例的要求,规范地加以组织实施,课后,及时撰写好相应的课例;4.总结:对开题以来,包括本学期新的实践的成果,及时加强总结;5.分享:本学期,需以多元化的形式,做好情报资料、课题研究组织、过程性资料和阶段成果、教师研究经验和体会的研讨、交流、分享;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需注意结合自己承担相关课题研究,参与分享和学习,注意及时内化为自己的科研素养,提高研究成果质量。

    第二议程:曹老师对上学期老师们的课题研究课“一体式”课例进行二次指导(基于上学期指导后的新文本)。为做实本次“一体式”课例的针对性辅导,曹老师隔天前后已花了3个少小时,对5份课例进行了全部浏览;对其中的2份课例,利用修改进行了修改、批注、提示如何修改、或设问引导问题所在-体会修改方向,作了网上反馈(学校也将这些课例汇编在了一起,以方便现场互动研讨)。在现场,首先,务虚学习。即曹老师对已收入在学校课例汇编研讨本中的、上学期曹明老师提供的“区市级课题研究课的‘一体式’课例的撰写”的模板要求,结合已写的五个课例的情况,再次进行了言简意赅的撰写要求-问题所在-如何修改的简洁介绍。要求在“设计思路”里,首先,进行“三情”分析-即学情分析、课标分析和教材分析,并概括了分析的基本程式和目的;然后总括思路+分述思路如何落实,并概括了撰写的基本程式和目的;再后,点明了“教学目标”的“三维”表述要求,注意把握“不忘两本”——即学科的本和课题研究的本;对其中容易把握不好的经历和过程,分别提示了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对其中的方法,从下位、中位和上位的“三位”层面,作了如何容易把握好的现场互动解释,并概括了撰写程式。其次,务实互析。即,对两个已批注的课例,就优势与不足,尤其是不足——存在的问题,与执笔的老师和在场的所有课题组成员,共同进行了点问题→问为何→知道理→议改进→明方向的现场互动研讨;还对“一体式”课例的涉及实践次数、哪次详略、为什么必须写课题“研究内容”→教与学的措施、表格式的实践过程之“课题研究”为什么不能写成“设计意图”、外语学科的“课题研究”该注意什么、对拟改进之处的必须交代和实际改进之处的如何交代等,结合实例,做了现场互动式的详细剖析。再次,范例简析。根据大家的需求,曹老师选择准备好的其指导的区市级课题研究课的若干课前版的教案设计和课后版的课例,对到位之处做了简析;结合实例,对“总效和反思”的撰写、意义揭示的撰写,作了实际剖析,尤其是对反思的角度,可以有基于所做→成功的、失败的、不足的,原来未做而该做和拟做的,概括了可以分别写成功型、教训型、弥补型和发展型四类的思考;难度更高也更有价值的,是整合型的思考——同一研究内容的实际研究结果,既有成功的,也有不足的,整合起来,写清相关的研究思考。其后,规范表述。曹老师主要就文本的七级标题格式(曹老师专门开发了模板并在去年提供给了本校和二署初中所有学校科研工作直接负责老师)和“参考文献”的“国标”(国际和国家标准),要求,提示注意根据其提供的目标进行撰写——这样也可以节约大家的部分时间。大家对曹老师的之前足足花了半天时间进行修改的结果——上面做满了不同颜色的符号、标记和文字的修改、显性提示如何修改、设问隐性提示如何修改(撷取1局部实例——见右),和刚才的四方面辅导,充满敬意——他的敬业精神,令现场老师深受感动、受益匪浅。

    第三议程:关于子课题的分解细化。曹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其他学校的优秀案例,使我们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有人说,对同一件事,每天用2小时+坚持做十年,或每天化上3小时+坚持1万个小时,那他她就可以成为专家。曹老师不愧是科研专家,每一次来校指导,总是备足了“干货”,让我们收获满满。这与他30多年从教的丰富经历、对科研工作的热爱、坚守是密不可分的,也让常人无法望其项背。但大家表示,只要肯努力、肯学习,相信新港中学的科研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6.事实和证据视野中的课堂教学诊断——上海市洋泾中学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推广现场会

2016929日,“事实和证据视野中的课堂教学诊断——上海市洋泾中学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推广现场会”在洋泾中学举行。本次推广现场会由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和浦东新区教育局主办、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和洋泾中学承办。来自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浦东新区教育局、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各区教育学院、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洋泾教育集团以及上海市退(离)休高级专家协会的100多位领导、专家和教师出席了会议。

教育科研,是现代学校的基本内核,也是优质学校的重要元素。课题研究,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引擎,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梯。当一些学校将教育科研作为形象的“点缀品”和教师晋升职称的“敲门砖”时,洋泾中学却反其道而行之,将教育科研作为学校提升发展的“推进器”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力阀”。10多年来,学校先后承担了30多项省部级、市区级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形成了一批内容具有含金量、方式具有创新性、效果具有可复制性的成果,在责任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提出的主张以及创造的一些实际经验,对基础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总共五届上海市教科院学校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中,洋泾中学在第一、三、五届均荣获一等奖,且均作为获奖代表发言。如此骄人的成绩,引起各方关注。《上海教育》、《文汇报》等多家媒体曾予以专题报道。

本次现场会集中展示了洋泾中学历经八年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结晶:30万字的研究专著《事实和证据视野中的课堂教学诊断》,45万字的课例专集《课堂教学诊断与专业化教学反思》,两部著作已分别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事实和证据视野中的课堂教学诊断》荣获上海市第五届学校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本次现场会由展示课和成果汇报两个部分组成。在教学展示环节,洋泾中学关伟老师和陈丽佳老师分别执教了物理课《自由落体运动》和语文课《秋水》。两节课都注重学生活动和思维训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了基于数字化视频课例的课堂教学诊断、反思与改进给课堂教学带来的生机与活力,得到与会领导、专家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在成果汇报环节,洋泾中学以《诊断·成长》的数字故事拉开序幕。故事用视频影音的方式,从问题、烦恼、行动和收获四个方面呈现了课堂教学诊断研究的全过程。由洋泾中学项目组代表王珏、子项目组代表刘力、教师个人代表关伟和教研组代表刘光英四人组成的汇报团队,以《事实和证据视野中的课堂教学诊断》为主题,以《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诊断量规是怎样炼成的》、《如何进行探究性诊断》、《集体诊断,共同成长》为子题,从问题——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设想——教师专业发展的境界、行动——八大研究成果的凝练、成果——成果转化与现实意义和成效——研究成效与研究展望这五个方面全面展示了课堂教学诊断研究的成果。“像专家那样思考:面向事实、基于证据、关注细节”“通用量规、专题量规”“初诊-复诊-会诊”“鉴赏性诊断、问题性诊断、探究性诊断”“把课打开、把心打开”“评课析理”“思维模型、操作模型、技术模型、管理模型”“教学临床研究:教学病理研究、教学诊断研究、教学治疗研究”……这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提法、做法和成果强烈地冲击着与会嘉宾的大脑。“课堂教学诊断”是一种课堂教学分析方法,其基本特征是还原性。洋泾中学通过“课堂教学诊断”活动,培养了一线教师“面向事实、基于证据、关注细节”的思维方式。这是洋泾中学课堂教学研究的新方式,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境界。

上海市教科院杨玉东博士高度评价了洋泾中学的科研成果。他说:“此项成果有三大意义:第一,对上海基础教育改革经验作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阐释。上海的教学研究有三个特点:问题解决导向、项目推进式教研、从经验型研究走向实证研究,洋泾中学的科研成果鲜明地体现了这些特点。第二,对‘教师作为一个专业’的内涵用课题研究作了实践解读。第三,对当前学校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同时,杨博士以其开阔的视野和深入的思考对该课题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重新认识和反思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客观的;重新思考应用证据去诊断课堂的几对关系:比如在数据收集中预设视角与开放观察的关系、定量结果与定性结果的关系,在数据应用中个案解释与通则解释、归纳性解释与演绎性解释的关系;重新分析与梳理决定教与学的有效行为,等等。

最后,浦东新区教育局王浩副局长和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汤林春所长先后发表讲话。王浩副局长认为,“洋泾中学的课题专注于教师专业发展,为塑造教师的专业形象作出了贡献。这一点非常好。如果说有所建议,那么作为一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可以在教育的情怀、价值观方面进行有意义的探索。”汤林春所长就“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他指出,教育科研成果转化必须具备三大条件:一是科研成果有先进的理念;二是科研成果具有操作性、可复制性;三是科研成果有实效。洋泾中学的这一成果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对于其它学校和一线教师具有实实在在的指导意义。

现场会由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冯明主任主持,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陈珍国、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潘国青、《上海教育科研》杂志副主编(常务)徐士强等领导和专家也出席了本次会议。

   
 
版权所有: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地址:上海市峨山路180弄13号 邮编:200127
COPYRIGHT(C) 2010 PUDONG-EDU.SH.CN ALL RIGHT RESERVED
沪ICP备 05000594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