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展示浦东新区教育系统领军人才后备的教学研究成果,促进专业交流与示范引领,发挥领军人才后备培养项目的品牌效应,教师教育培训部组织了“智绘课堂·探微致远——2025年浦东新区领军人才后备系列展示活动”。该项活动由项目负责人朱一军、权南南老师牵头策划组织,分中学、小学、幼儿园三个专场进行。
继中学专场后,小学专场于2025年5月19日下午在浦三路小学成功举行。在5个学科分会场中,7位领军人才后备以不同形式分享了各自研究所得和教学主张。

语文学科
小学语文分会场由教师教育培训部万辉霞老师主持,虹口区教育学院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袁晓东老师做专家点评,唐镇小学楼坚老师和浦三路小学郭妹峰老师进行了教学展示和说课。
楼坚老师带来五年级写作课《神奇的探索之旅——神话角色的现代浦东任务》。课堂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探险”与“探索”两者写作的不同要求,以“神话角色+浦东科技地标”为创意核心,借助“修复迪士尼‘创极速光轮’故障”等情境任务,激发学生充分开展科幻故事想象,体现了楼老师“探险—探索—探秘”系列写作教学思考。
郭妹峰老师带来的《杨氏之子》文言文教学,从“读准字音读通”到“标注停顿读懂”再到“角色代入趣读”,构建了“三读三阶”的学习路径,展现了一堂既富有文言味又充满“童趣”的小学文言文教学课堂,使千年文言焕发新生机,实现了文化理解与语言建构的双重突破。
专家点评环节,袁晓东老师高度肯定了两位上课老师扎实基本功与真实有效的课堂理念:楼老师的写作课尝试探索写作策略,通过对习作例文的拆解,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地进行创意写作;郭老师的文言文教学充分把握文体特质,做到了“读对字音,读好停顿,读出文意”,以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读懂古文。两位老师都创设了很好的教学情境。袁老师还建议教师应立足学生真实学情,思考真实情境的真实问题,扎实落实课标,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素养培育的沃土。

英语学科
小学英语分会场由教师教育培训部顾俊超老师主持,上海市世外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朱萍老师做专家点评,明珠小学朱黎老师做学术报告。
朱黎老师分享了主题为《基于文本深度解读的小学英语读写教学策略》的报告,首先探讨了英语阅读与写作间的密切关联,强调通过深度解读文本来促进学生在写作中的迁移与创新。围绕小学英语读写教学中的难点进行讨论,提出从主题、内容、文体、语言和作者五大视角进行文本的深度解读。接着,朱老师结合具体案例,展示如何在读写教学中运用策略和工具,促进学生对语言内容的理解和逻辑表达,包括利用文本结构联结,促进学生的逻辑表达;通过思维可视化联结,例如多模态或思维导图,促进学生的生动表达;通过问题链联结,促进学生的个性表达。
在专家点评环节,朱萍老师首先肯定了朱黎老师的课题研究,强调读写教学的重要性,写作能促进学生阅读理解及逻辑思维的提升。接着,朱老师针对文本语篇对象、文体结构视角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围绕读写深度链接的教学策略展开,建议老师们关注共享知识关联、修辞关联和程序关联,深入研究读写关系来帮助自己研制更好的教学策略。最后,朱老师提到了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如何评估逻辑、生动和个性表达的方式。

德育学科
小学德育分会场由教师教育培训部阮叶青老师主持,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奇峰副教授做专家点评,逸夫小学康建军老师和泥城小学唐华英老师做学术报告。
康建军老师以《以道德“知识”践行道德“识见”——在“看见每一个孩子”时“让每一个孩子看见”》为主题,通过“一把椅子看教育”的数字故事引入,提出道德不仅是“知识”,更是人们践行道德的“识见”,并从研、读、写、讲四个维度分享了如何深耕育人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识见。
唐华英老师以《三维导师制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为主题,从导师制的历史溯源讲起,梳理了从牛津大学到中国实践的千年脉络,着重分享了三维导师制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阐述了三维导师制的政策依据和协同育人机制,呈现了“双向匹配”“520亲子计划”“社会导师职业启蒙”等创新举措。
在专家点评环节,张奇峰老师认为,康老师不仅展示了德育实践的具体路径,更蕴含了德育研究的方法论,而唐老师的分享则使其深刻感受到“德育是全社会工程”的内涵。同时,张老师指出,为了避免知识和道德行为相分离,我们应该把正确的事情变成热爱的事情,要永远热爱正确的事情。这是德育的过程,也是德育实践的过程。

心理学科
小学心理分会场由教师教育培训部朱琪雯老师主持,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杨敏毅老师做专家点评,上海市洋泾菊园实验学校余智华老师做教学展示并说课。
余智华老师进行了公开教学展示《爱溜号的注意力》。她以“注意力溜号”这一学生常见现象为切入点,引入正念技术的基础练习,通过设计动静结合的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目标,呈现了一堂精彩的小学心理课。随后,余老师从本课设计背景、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课堂活动设计四方面进行了说课。
在专家点评环节,杨敏毅老师从教学主题、教学内容重点、板书设计、时间控制、语言措辞等方面对余老师的课进行点评。此外,杨老师还分享了一节好的心理课的标准,她认为应当从选题、用材、由浅入深的主线、学生的实际应用以及教师的个人素养、教学形象等方面加以考虑。

信息科技
小学信息科技分会场由教师教育培训部刘晓峰老师主持,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孙时敏老师做专家点评和微讲座,教学研究指导部陈久华老师做学术报告。
陈久华老师以《小学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路径剖析》为主题,聚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特点、内涵、核心要素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结合两个案例的课堂实践与路径思考开展剖析,强调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运用知识以解决复杂问题,并在问题解决中提升育人功能。
在专家点评环节,孙时敏老师充分肯定了陈老师的学术讲座结构清晰、逻辑紧密,案例操作性强,且评价反思中关注教学评一致性。提出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的技能,给予机会、提供支架、搭建学习阶梯。随后,孙老师进行微讲座,介绍了信息科技实验教学的类型、流程、工具平台、核心要素等,并围绕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创新应用型实验进行了案例分享。

小学专场展示活动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三路小学领导和教师团队的大力支持下圆满落幕,收获了一线教师的欢迎以及参与者积极的反馈。领军人才后备系列展示活动的幼儿园专场也即将开展,敬请关注。
供稿:教师教育培训部
审核:胡意慧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