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上午,项目组余利惠、朱怡华、吴小仲三位专家,与龚路中心小学项目负责老师共同相聚在新世界实验小学,交流各校项目开展情况。
首先,项目组参观了新世界实验小学的创新实验室,实地感受学校创新素养培育的行动与举措。接着,新世界实验小学及龚路小学分别汇报了近阶段项目开展的实践经验和取得的累累硕果。新世界实验小学在开展《基于课程的学生创新社团的构建及实践》项目的过程中,通过建设特色课程、创设特色环境、开展创新活动三个途径开展深入研究,也积累了诸如分解创新素养内涵,制定年级培养目标;改变课程评价方式,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夯实社团活动建设,梯队培养竞赛选手等有效经验。
龚路中心小学在开展《创新实验室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项目的过程中,着重构建了龚小科创空间站,彰显学校文化,融入课程体系,突出平台支持,以学校创新文化和学校课程体系为两翼,以科技创新启梦园为起点,注重体验、互动、激趣,搭建了生物医药工坊,环境能源工坊,创意模型工坊三个工坊。
三位专家充分肯定了两所学校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进一步探索的建议:建立重要的环境支持系统,在有限的场地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成果;搜集各科教学及跨学科教学中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与创新素养培育密切关联的课例;汇编以问题为引导、留有学生自主创意空间的校本教材。
项目负责人李彦荣主任充分肯定了两所学校取得的成果,并希望两所学校真正认识创新素养培育的项目价值,明确项目研究的目标和方向,深入贯彻专家的指导意见,开拓思路,注重创新素养指标与学校创新素养培育实践的一致性,凸显学校特色;关注未来人的学习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融入社会、回归生活。
9月28日上午,项目组赵才欣、余利惠、朱怡华、吴小仲四位专家,与高桥镇小学、六师附小的项目负责老师相聚在张江高科实验小学,交流各校项目开展情况,并由专家指导未来工作。
专家和老师们首先参观了中草药科普实践馆、“培乐多”草药屋,馆内新建的VR探索区、地图交互系统、移动观察桌、云中医智能镜等信息化设备设施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并认为草药屋中的物联网编程控制系统如能运用于创新项目中,将极具发展潜力。之后,夏伟婕老师对上学期的项目研究成果与本学期项目继续深入开展的计划与具体做法进行了汇报,在汇报中,夏伟婕老师就项目建设目标与实施途径、实践中的启迪与收获、项目运行所初步形成的机制、项目在本学期的进一步深化发展情况作了交流。

高桥镇小学以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建设机器人课程、形成对应的校本研修体系;创新实验室建设等作为项目实施的抓手;六师附小基于办学理念,对基础型课程进行了重构,基于原有课程进行内容优化、体系重构,形成“小主人”、“小能人”、“小公民”的“3R”课程,打造“探究式”体验课堂,并建设创新实验室、加强校本研修,夯实教师创新素养。
专家对各校的汇报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点评,认为各校在项目研究中都利用了相关资源,凸显了学校特色,项目成果各具亮点:张江高科实验小学建设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对校园环境也进行了配套建设,并初步形成了项目运行的各项机制,使项目的成果与经验可发展,可推广;六师附小借项目建设契机,对全校课程进行了变革,改革力度极大,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高桥镇小学的校园信息化建设与机器人课程建设十分成功,并在课程的实施中、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体现了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紧接着,专家们又提出了各校项目的未来继续生长点。通过这样的交流,项目下一阶段的推进要点也越加清晰。
最后,项目组负责人李彦荣老师谈了对三所小学项目建设的今后展望:张江高科实验小学可以对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行转化,将实施经验辐射至基础型课程的课堂之中,带动基础型学科的深层变革,并进一步提炼项目成果,体现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与评价;六师附小可以梳理除“3R”课程以外,其它课程实施中对创新素养培育的做法与经验,并形成较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高桥镇小学可以基于校园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平台与项目实施对接,促进学生学习变革、教师教学变革,进而影响学校整体管理机制的变革。
本次项目指导帮助实验校明确了后期项目实施的方向,同时也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重要且迫切,学校创新实践的道路漫长而艰辛,我们将继续这一步伐,聚力教育发展!十一长假之后,项目组将继续邀请专家组对3所小学和12所初中开展项目指导,敬请期待......
(供稿:学校发展中心 俞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