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协商促进学校治理结构完善的实践研究”项目推进的安排,项目组于2017年10月10日,组织了合庆学区和祝桥学区的学校走访。参加此次走访活动的有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教育政策与舆情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金钊,市教科院普教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刘静博士,教发院区域教育中心主任李彦荣,教发院学校发展中心郑新华、殷凤。会议由殷凤主持。

上午是合庆学区5所学校的介绍,鉴于学校所处地理位置相近,面临的生源结构问题相似,所以在介绍的过程中,普遍都提到了在面临这样一种现状下所主动采取的应对措施,如学校基本都开展了相关的课题研究,具体有蔡路中学的“双自教育研究与实践”、合庆小学的“小学生主动学习研究”、蔡路逸夫小学的“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等,希望通过课题的引领,吸引家长与社区的参与,从而提升学校的办学实效。

下午是祝桥学区8所学校的介绍,祝桥学区的大多数学校都参与过“十二五”期间“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协商制度的建设”项目研究,所以具有良好的实施基础。学校基本按照项目组的要求,在梳理前期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成立了各级家长委员会、教师家长协作委员会,学校社区合作委员会,学校治理委员会等,并基于各组织机构的功能定位、责任关系等制定了相应的系列制度,以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刘静老师指出,各个学校基于各自的实际,在家庭、社区的合作程度总体较高。学校能够从了解家庭、社区需求的角度,开展多维度的实践调研,在明确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工作的部署,非常值得肯定。并结合每一所学校的介绍,进行了逐一点评与回应。对项目组而言,面对沿海地区相似的学校,应该从整体上构思如何帮助这类学校,在赶追的过程中,加快实现城镇化、国际化。

李金钊老师再次对此种形式的走访交流活动进行了肯定,通过交流学习,提高认识,加深理解。并从学校治理的角度,做了层层剖析,激发治理主体的责任意识、挖掘治理主体的教育资源、了解主体的各种需求、完善主体的合作形式等。而对每所学校而言,可以借助本项目推进的契机,加快本校治理结构完善的工作。同时,学校也要找准各自的项目实施着力点,关注合作功效的发挥。

李彦荣老师从项目实施的背景、设计思路、工作要求等维度做了简要介绍,并回应了个别学校的疑问。她希望通过此次交流互动,大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加深学校对项目实施的理解,并达成共识,即学校明确该项目实施的价值与意义所在,通过进一步的学习,结合学校既有的工作实际,来从整体上规划合作的开展,完善学校的治理结构,深化学校的实践研究。李彦荣进一步提出,从“十二五”期间的家校社合作协商制度的建构,到“十三五”学校治理结构的建设,需要学校理清思路、逐步深化。

项目组将在了解面上工作进展的基础上,接下来有针对性地走进“学校现场”,实地了解家长驻校办公、家委会委员直选、学校治理委员会会议等情况。同时,也会对学校创新性的实践探索,适时在区域层面进行推介。
(供稿:学校发展中心 殷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