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单元教学价值 渗透学科德育教育
《计算机安全与防范》教学实践
发布人:俞大海
发布日期:2018-04-03
浏览量:24468
2018年3月28日下午,浦东新区初中信息技术学科(A、C片区)教研活动在上海市实验学校举行。本次教研活动主要围绕“把握单元教学价值 渗透学科德育教育”展开。本次活动由瞿振芳老师主持,40多位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区学科骨干教师上海市实验学校王昌国老师、尚德实验学校鲍若凡老师分别为大家开设了《计算机病毒》、《计算机安全与防范》两节展示课。

课后,由王老师、鲍老师进行了说课,他们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策略及落实新版教学基本要求、渗透学科德育教育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随后大家对两节课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两节课都做了精心地准备,教学目标明确、适切,能充分挖掘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把握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统一。通过学习,学生对计算机病毒有了正确的认识,做到不制作计算机病毒、不传播计算机病毒、并能帮助周围的人做好信息安全和防范工作,将育人目标有机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对概念教学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式教学模式、把握单元教学价值、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渗透学科德育教育等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王老师结合新教学基本要求和单元设计思路,以视频引入,通过教师的引导分析病毒程序,学生快速掌握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接着通过程序迭代、模拟演示、游戏互动等环节归纳计算机病毒的特征,更加具体、直观,同时体现了计算思维的理念,通过设计学习任务单,及时巩固病毒特征,学生亲身体验杀毒软件安装,模拟查杀病毒过程,掌握病毒防范技能,最后通过完成计算机病毒防范思维导图,加深对计算机病毒的理解,提高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整节课体现了王老师巧妙的设计和扎实的学科功底。鲍老师结合学科基本要求,把握单元教学价值,利用“导学案”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体验用思维导图工具进行探究性学习,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首先通过观看视频导入新课,运用概念对比,引导学生用生物病毒的概念归纳出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接着鲍老师运用了由浅及深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征、危害、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如:计算机病毒与生物病毒有哪些相同点?计算机病毒有哪些特性呢?这些特性的含义又是什么呢?病毒会对计算机造成哪些危害呢?……最后环节查杀病毒小程序既贴近学生实际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老师适时地点拨及小结来突破教学重难点,师生、生生互动积极。鲍老师将原本枯燥的概念教学上得生动、有趣,将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之中,鲍老师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机智给同行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活动最后由瞿振芳老师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认为本次活动通过两位老师进行同课异构开展教学研讨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参与活动的每位老师都能积极研讨、质疑解惑、思想碰撞,评价、研讨的氛围能让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更好的创新内容。希望在以后教学中能更好地把握好单元教学价值,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与渗透学科德育教育有机结合。
同课异构,构出精彩课堂!本次教研活动让与会教师对“把握单元教学价值渗透学科德育教育”的主题有了更好的理解,对课堂教学的提高很有指导意义,大家对把握单元教学价值,渗透学科德育教育有了更多的思考与收获。
供稿:浦东教发院教师发展中心 瞿振芳/上海市南汇实验学校 徐佳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