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7日,主题为“利用单元整体资源,优化数学学习活动——关注中小衔接”的数学学科专题教研在光明学校举行。小学数学教研员朱伟、初中数学教研员徐颖策划并组织了本次活动。
在初中六年级的课本中,多次出现“我们已经知道”、“还记得小学时学习的……的方法吗?”等描述,从六年级的学习内容角度,分数、圆和扇形、一元一次方程、线段与角等与小学的学习内容有很大的相关性,那么,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相关性联系是否也是我们单元整体设计的重要资源呢?而小学数学课堂与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是够可以从关联性衔接的角度进行优化呢?
基于以上的想法,确定本次活动的主题,并且选择小学四年级的《圆的认识》以及中学六年级的《圆的周长》两个同样知识背景的内容进行主题教研的研讨。
单元整体教学是浦东推广多年的教学思想,而我们选择的两节课在知识背景上基本一致,前后的关联性比较大,光明学校地处浦东新区祝桥片区,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学校为祝桥学区的领衔学校。在重点关注中小衔接研究的角度有天然的优势,学生的总体背景情况比较一致,在学校统一的办学理念下,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比较顺畅,学校的数学教研组有比较好的基础,有区级骨干教师的带领,有利于教师团队对整体资源的规划与整合。
研讨课交流
光明学校数学教师张雯执教四年级《圆的认识》

光明学校数学教师倪建红执教六年级《圆的周长》
主题微报告
朱伟老师以“研究起点、立足当下、着眼发展”为关键词做了点评以及微报告。从关注教学内容本身的中小衔接、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衔接以及学生后续发展所需能力等角度以“圆的认识”为例拓展到中小学对于几何教学的不同侧重点。强调小学阶段的教学为后续打好基础并且把握好“度”,对于基本概念的形成需要有“生活抽象——操作感悟——比较归纳——解释运用”的过程,并且要关注到数学方法的感知、感悟以及恰当地感受数学之美。
徐颖老师以“基于学情、善于反思、勤于改进”为关键词做了点评以及微报告。从课本知识的角度将六年级的教学内容与小学阶段的衔接与差异做了统计,利用“教师教育方式对学生学习品质影响”的调查统计结果对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的改进提出建议:改进教学方式,采用因材施教与引导探究教学策略,加强阅读能提高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对“学情分析的常用方法”、“数学学习活动的关注点”等做了简要的介绍。
优化学习方式与深化学科育人二者密切相关。我们认为数学的学习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或解题能力的培养,而是学生在经历学习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并能利用它来解决现实问题,是深化学科育人的核心。
关注中小衔接要从关注内容开始,逐步走向关注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进程评价,侧重于能力、习惯、方法等方面,这次的活动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开始,后续将继续采用多种形式继续开展主题研讨活动。
撰稿:浦东教发院 朱伟 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