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下午,第十一届浦东教学展示周初中物理学科活动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在上南中学南校展开。上海市教研员汤清修莅临现场,上南南校校长沈华莉致辞。区教研员、兼职教研员、区中心组成员共20人进行了线下交流,我区全体初中物理教师共445人参与了线上钉钉群的观摩交流。
初中物理学科教学展示周活动主要围绕主题“新中考背景下的教学——线下与线上的融合”进行实施,课堂教学《凸透镜成像》一课是体现线上与线下融合的实践情况。微论坛是新授课的教学策略、实验课的教学策略和混合教学技术支持,以三种不同的视角来交流线上线下融合的实践研究。通过观课评课、微报告和专家指导,教师们在研究新中考要求的同时落实实验操作备考,面对疫情的教学能力提升从而进一步达成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首先,由王港中学的朱静君老师执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堂一开始,朱老师先创设情境,通过视频演示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学生们在小实验中观察到凸透镜可以成不同的像,从而引导学生讨论凸透镜成不同像的原因。然后,学生根据实验活动清单进行实验,再利用钉钉,通过在线编辑的方式,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excel表格上输入对应放大倒立的像及缩小倒立的像的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分析图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最后,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在评课环节,洋泾南校的史克老师肯定了课堂上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有了这些微视频的介入,增强了抽象理论的可视性,引导学生规范操作,激发学生去学习探究合作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对整节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很有帮助。接着,来自南汇一中的张明军老师也点明了这节课信息技术应用的这一亮点,同时,指出可以将两倍焦距和一倍焦距这两个特殊的点放进下一节课中,可以把这节课变成了课有终而意未尽的感觉。最后,来自市实验学校的潘新竹老师,进行了远程连麦评课,分析了本堂课的四点优势:一利用视频进行指导。二分组实验,让每个学生专注于自己的实验,提高课堂实验多样性。三数据共享,提高课堂生成的有效性。四数据可视化,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学科微论坛环节,来自周浦实验的尉曼村老师发表了以“优化教学时空,丰富学习经历”为主题的新授课教学微论坛研讨。首先,对“三段式”混合式教学进行了汇报。第一段是线上的课前学习,包含了三个预习视频和一个折射光路图。第二段是线下的课堂教学,也就是我们通常提到的课堂当中的学生的探究活动。第三段是线上课后实践体验,通过拍制视频的形式,在班级进行一些展示交流。
教发院的汤军琳老师从“初中物理学生实验设计和实施”的角度展开了关于实验课教学的微论坛研讨。今天的展示课是凸透镜成像实验,是我们中考实验之一。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在我们的课堂中的四大方面: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就怎样一步一步把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落实到我们的实验教学中的经验进行了分享。同时,也向我们提出要关注2021年上海市初中物理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来进一步指导我们的实验教学和实践。
上南南校的董蔚老师从“初中物理“混合教学”的教学设计和策略的实践运用”的角度对混合教学技术支持展开微论坛研讨。点明了混合教学的特点,就本节课阐明了“混合教学”实践研究价值:“混合式”教学是课堂创新独有的教学模式,教学主体由课堂自主研发的视频教学完成,教师则起到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作用,既保证教学品质,又能最大程度提高课堂效率。
最后,市教研员汤清修老师进行指导发言,第一,线上线下教学是一体化的设计,也就是课前的学习和课中课后是一体化的设计。第二,提出了我们现在非常强调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时,不得不思考学生学习时间是有限的问题,我们需要给教学一体化设计做减法。第三,在进行线上线下教学展示时,技术的支持也非常重要,如何让线上线下老师都有所收获,是我们进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第四,我们应关注基于课标,基于教材的教学,如何用好活动卡是每位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最后,我们的对课堂研究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所以教研才会变得更有意义。因为浦东整个区非常的大,如果一个教研能够把浦东新区的整体教学提升的话,那就对上海市的贡献非常大。非常感谢这样一个团队,给我们呈现了今天这样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和教研,非常有意义。
通讯员:上南南校陈怡薇 董蔚
审稿:教发院 汤军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