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6日下午一点整,浦东新区第十一届教学展示周暨英语学科教学展示活动在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准时拉开帷幕。恰逢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的大背景下,本次活动基于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以“立德树人·文化塑人·学科育人·改革出人”为主题。出席此次教学展示活动的嘉宾有新区高中英语教研员谢忠平、沈冬梅、徐智斌,英语专家徐继田、吴文涛和沈伟刚也受邀莅临展示现场。活动现场由谢忠平老师主持。除部分教师现场观摩以外,本次活动还以在线形式向全区广大英语教师进行全程直播,可谓盛况空前!
本次教学展示活动分为:教学展示、微讲座与专家点评三个流程。
流程一教学展示
首先,来自海大附中三名青年教师分别针对高一新教材、高二语篇阅读与高三写作教学等内容进行展示。

高一年级
在谢忠平老师的指导下,任教高一年级的周晔老师执教新教材上教版必修一<Unit 4 The 1940s house>,她以三个关于living space的问题“What if you should livewithout them?”“Whatmade our lifestyle different from the past?”和“Whatmakes a house/flat become a home?”和课前questionnaire建立课堂逻辑主线,挖掘文本信息,引导课堂层层推进。导入环节,周老师以双十一购物活动创设情境,和学生分享自己最近购买的各类home appliances,在图文中带领学生熟悉相关主题词汇,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读中活动,主要任务设定为引导学生掌握文本的主要信息和框架结构。在Skimming中,引导学生阅读首段得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在Scanning中利用表格进行带领学生梳理文本信息,从challenge,solution,cause等三个维度剖析文章,并启发学生思考“At the end of theexperiment, why did Lyn miss the 1940s house?”复述环节,引入问题“How did the family become closer inthe 1940s house?”,让学生利用表格形式的思维导图,对读中活动进行巩固,同时通过“WHO took part in WHAT tosee …
They solved the problems of … by HOW…”问题成功搭建脚手架,让学生快速顺利完成任务。在产出环节,周老师以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为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比较30年前和30年后的生活方式差异,在小组讨论后呈现在云中心的开放式白板中,各组产出结果对所有师生可见。同时,结合课前的问卷调查“Take ONE must-have in yourhome with you to live in a house/flat during the early 1990s”,让文章在活动的推进中主题得到升华。正是国家强大、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让生活日趋便利,而让house更具home的感觉是我们的family。课后作业则结合课堂产出内容完成写作输出达到以读促写的教学目标。
周老师充分利用云中心的优势,发挥教育信息技术的能量,利用8面白板将学习过程可视化,也通过视频、问卷星、电子词典将线上线下教学方式相融合,让导入、反馈、词汇等相关处理更便利及时。课堂活动中充分体现了新教材注重的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各项活动中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等都有一定程度习得,这和落实立德树人、文化塑人、学科育人、改革出人的目标匹配吻合。
高二年级:在沈冬梅老师的指导下,高二年级盛瑞庆老师在高二1班教室执教牛津沪教版Unit 4 The rise of chain stores inChina,他通过生活中的各种连锁店图片直观快速导入新课主题“连锁店的兴起,”在Skimming和Scanning中引领学生了解连锁店兴起的现象、结果及原因,并带领学生强化cause and effect模式,为后期学生的retelling奠定基础。在产出活动中,学生以连锁店的店长身份介绍自己店铺,吸引客人来店消费。学生分享后,盛老师特别注重评价与反馈,通过checklist指导学生学会自评与他评。结束课堂前,利用华莱士连锁店欺瞒消费者的新闻,引出“诚信为本”的理念,深化主题。
高三年级:在徐智斌老师的指导下,高三年级宋亦玲老师在智慧教室执教过程习性写作,以读促写。以2020年上海春考作文为例,课前进行线上预习,通过一盒草莓从出产到丢弃过程的短视频,学生的概述与评价导入主题。结合主题相关文章分别从商家和消费者两个角度为学生提供分析思路以及文章架构模板,为后续写作搭建scaffolding,保障学生输出。同时,宋老师引出高考真题,带领学生分析主题、目的、读者意识,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形成框架,并个人独立完成初稿,最后进行全班汇报。整堂课从写前—写中—写后都采用了Checklist进行自评与他评,促进评价多维度混合,让学习对师生“可见”。
流程二微讲座
来自海大附中英语教研组长吴婧老师,就教研组目前正在推进的区级重点一号课题展开了题为“打造高中英语学科混合学习新模式”的微讲座,主要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进度、实践意义、阶段成果等六方面来展开阐述。吴老师依据混合学习的内涵与要求,以及高中英语新课标要求和学校英语教学实际情况,着重分享了我校高中英语学科基于核心素养的混合学习模式,对教学组织方式、多种教学策略、多种学习方式和多维评价方式进行优化组织,探索形成混合学习模式教学流程实施策略。在信息时代和“后疫情”时代的大背景下,线上线下融合趋势加速,吴老师表示在专家指导、学校引领、教研组共同努力下,探寻形成可推广应用的高中英语混合教学新模式未来可期。
流程三专家点评
首先,徐继田老师盛赞周晔老师的教学令人心旷神怡,具有专业风范。他指出:本堂课目标清晰,注重关注语篇,从what—why—how的角度梳理文本,以产出为导向,整个过程基于语篇、深入语篇、迁移语篇,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微讲座内容,徐老师也同样给与了高度评价,他表示:在疫情发生后,线上课堂激增,混合教学模式大有作为。同时,徐老师对于英语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表达了他的殷切期望。
随后,谢忠平老师从总体上对两位老师大加赞誉,他表示此次教学展示活动内容丰富,思维富有深度;吴婧老师的文静内敛与周晔老师的端庄优雅相得益彰,在理论研究与课堂实践两大方面将海大附中的精神风貌与专业风采展现得得淋漓尽致。
沈冬梅老师就盛瑞庆老师的展示课加以点评。沈老师指出:本节课的亮点围绕cause and effect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很好地把握了文本核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以致用。吴文涛老师肯定了盛老师课堂教学结构清晰、规范完整,语篇分析详实到位,帮助学生形成语篇意识。
徐智斌老师主持了高三写作教学展示的点评活动。沈伟刚老师进行点评。沈老师指出:他非常认可宋老师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上的融合,他认为宋老师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并不是简单的运用ppt或者看视频,而是在课中设计不同的活动环节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对学科知识的迁移与创造。
由海大附中英语组四位教师带来的精彩展示与多位专家和教研员们给予的高位指导令本次浦东新区的英语教学展示活动圆满成功!同时,来自全区线上线下观摩本次活动的一线教师们也同样收获满满!值此浦东新区开发30周年之际,高中英语教学也不断历经变革。对于新课程、新教材的探索之路虽“漫漫其修远”,但吾等教育人定当不忘初心而“上下求索”!
撰稿:蔡湘芝 编辑: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