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8日,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科思维能力,浦东新区初三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在上海市民办尚德实验学校进行,教研员朱晓琳老师主持了本次活动,部分学校的老师参与了线下活动,其余初三道德与法治教师在线上积极互动。
观摩引航破迷雾 研思聚力促提升
上海市民办尚德实验学校黄意珊老师带来主题为《解读图表信息,提升思维能力》的现场观摩课。这节课通过聚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读图—推导—表达—评价”为逻辑链,破解图表题解题能力薄弱的难题;通过“数据解读”“逻辑推导”“知识整合”三大环节实现从“信息获取”到“思维进阶”的跨越;通过个性化冲刺策略,助力学生在复习阶段实现能力提升。

上海市三灶学校的王莉娜老师带来了主题为《把握逻辑关联 聚焦问题解决》线上录播课。这节课聚焦不同问题,从“知识溯源”“选择题诊疗”“图表题解码”“材料题建模”“分层作业”五个环节助力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错题归因→方法建模→迁移应用”为逻辑链,破解复习课低效难题,实现从“知识回炉”到“能力进阶”的跨越。

材料细析寻要义,逻辑精梳达准章
学科高地项目组的老师们带来了项目组近期关于解题方法的研究成果。
上海科技大学附属学校尹逸柔老师代表团队分享主题为“材料藏信息,解读有方法”。针对学生阅读材料时常见的“读不全、读不懂、读得慢”问题,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通过分解“仔细阅读材料”的步骤,设计了“三找法”定位图文材料的关键信息,总结“上中下、纵横比”口诀解读图表类数据,并借助具体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思维过程。课程强调主动解码信息、关联学科知识及日常积累的重要性,旨在提升学生信息筛选能力与答题效率。

上海市三林中学东校的计洁老师代表团队分享主题为“文字藏任务 关键要抓准”。针对学生分析任务的常见问题,来精准突破。首先,要明确区分客观题与主观题的做法。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配对题等,对应方法是读清题目要求、把握关键字、精准对应材料与知识。主观题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可以通过“任务主体是什么?”“从什么角度回答?”“结合什么材料?”“需要论证什么?”几个问题明确论点,在此基础之上完整补充题目要求、分解论证要素、建立逻辑关联、最终完善论证。

进才中学南校许舒玲老师代表团队围绕“书本藏内容 定位要精准”,与老师们探讨道德与法治学科备考策略。许老师指出,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读不懂、找不到、不会取舍”等问题,并以典型真题为例,提出“锁定主体、明确任务→关联教材→构建逻辑”的破解路径。她强调,教学应从“纠错”转向“赋能”,引导学生善用目录、整合专题,培养知识迁移能力与结构化思维。此外,许老师建议以课程标准、时政专题等形式重构教材关联点,适应新题型趋势。

上海市进才森兰实验中学的温佳玲老师代表团队以“逻辑藏规则,表达更规范”为主题进行分享,分析学生在文字表达中常见问题及原因,并由此针对性地提出通过逻辑梳理来规范表达的解决路径。

教研员朱晓琳老师表示此次教研活动干货满满,各位老师的经验分享为初三道德与法治教学注入新活力。初三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多花心思,精心筹备教学内容,借鉴活动经验,选取贴合主题且契合学生实际的素材;要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科思维能力融入教学全过程。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朱晓琳
民办尚德实验学校 黄意珊
审核:姚霞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