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2日,以“邻需而动创艺堂”为主题的浦东新区小学校外服务性劳动教研活动在科雅苑社区服务中心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小学劳动教研员石慧老师主持,社区服务中心党支部范丽丽书记、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课程部副主任王颖盈老师、申江校区五年级1班同学及其班主任谢兰兰老师,以及周边学校代表参与了现场研讨,其他劳动教师则通过线上方式参与。

服务性劳动在劳动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投身其中,不仅能在实践中锤炼劳动技能、增强责任感,更能提升社会意识与奉献精神。亲历公益劳动,学生得以切实为社会添砖加瓦,领悟劳动背后深刻的社会价值与意义,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顺畅融入社会,达成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

活动中,范丽丽书记分享了党支部借助“校社联动”,联合多方共建劳动育人新生态的成果。像“爱满校园”星星游园会、欢乐六一活动、“劳育社团”启动仪式等一系列涵盖节日庆祝、劳动教育、文化体验等活动,还有“源香”民俗馆、“蘑力森林”采摘园、“源香农宝”青少年实践基地等资源,为居民与学生创造了丰富的学习休闲机会。

王颖盈老师聚焦学校与社区联动,阐释了校社合作下劳动育人实践探索。学校精准把握劳动育人核心价值,联合社区打造“劳动教育资源库”,借助数字化平台科学管理。课程共建上,创设“校社融合”课程,如社区花园种植、图书分类督导等,推行“双导师制”教学模式,同时创新“劳动教育社区日”“家校社共育工坊”等活动形式。


谢兰兰老师带领五年级1班同学深度参与公益服务。首节课,谢老师抛出“科雅苑作为新小区,需要我们怎样助力?”的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按兴趣与能力分组,依托“劳动任务单”展开校外劳动,各小组实地考察后定制劳动计划。
在第二课时,课程着重凸显学生动手实践与团队协作。学生们依循劳动任务单分工配合,借助家庭废旧材料,精心制作出植物知识卡、图书漂流留言板、汪星人文明驿站等实用手工制品。过程中,他们规范操作工具,主动攻克难题,淋漓尽致地展现劳动精神与能力进阶。随后,在社区志愿者协助下,将手工制品妥善安置于社区对应位置,拍摄改造前后对比图,切身感受劳动成果为社区带来的可喜转变。



全程学生自主学习贯穿始终,自主观察发现问题,团队协作攻克问题,动手实践创造价值。这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不仅促使学生于实践中扎实掌握劳动技能,更培育了创新思维、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社区服务意识。有同学感慨,制作植物介绍卡后,居民能便捷了解植物,拉近与自然距离,想到自己的付出让社区更美好,成就感油然而生,且期望持续为社区出力。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邻需而动”创艺堂课程,是劳动教育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的典范。借此课程,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运用劳动为社区增色、为社会助力的能力,为自身全面发展筑牢根基,也为其他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树立典范。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石慧
审核:陈久华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