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临港分院成功召开“2024-2026学年临港名师基地主持人”第一次全体会议。来自临港名师基地的14位主持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一轮基地建设的创新思路。刘玉华副院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发言,会议由临港分院综合发展部主任朱孔洋主持,参加会议的还有临港分院研究员兼名师基地管理员瞿剑宛老师。

朱主任首先对大家在繁忙之中拨冗参会表达了感谢。他阐明此次会议将围绕基地过程性管理工作展开,以期与各主持人达成共识,为基地后续工作的有序推进奠定基础。他表示临港新片区的教育发展存在基础薄弱、问题复杂等挑战,需通过名师引领来推动教育目标实现,任重而道远。

瞿老师详细解读了《2024-2026学年临港名师基地过程性管理办法》,从活动数量、活动性质、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资料留存、活动通讯推广几个方面明确了名师基地活动基本要求,尤其强调围绕教育重难点的“主题”活动、研教融合机制、协同发展模式以及学术引领要求。他还从申请条件、申请流程、盖章范围、数量限制等方面对基地活动证明事宜进行了详细说明。瞿老师强调临港的新教师较多、资历较浅,但他们都有强烈的专业成长意愿,感谢各位主持人为他们的成长注入新的动力。

上一届临港名师基地优秀主持人赵玉梅老师以“回望来时星满路,砥砺奋进向未来”为题,从三个实施维度,作了基地建设分享。在“明向铸魂:锚定三维坐标,擎画发展格局”维度,基地致力于帮助学员溯源来处、锚定去向,科学规划成长路径,为教师专业发展指明方向;在“协同赋能:构建五维驱动,激活成长动能”维度,基地通过导师领航、专家赋能、学员共研、课题牵引、教研协同的多元模式,促进区域间资源协同共享,全面激活教师成长动能;在“质效共生:锻造三力体系,彰显育人成果”维度,基地聚焦激发教师学习驱动力、学习转化力、学习互惠力,培育共赢生态,实现质量与效率的共生共长。展望未来,临港数学名师基地将继续创新培育机制,积极探索新生样态,推动教师队伍建设迈向新高度。

14 位临港名师基地主持人依次作自我介绍,围绕基地建设畅所欲言,既有对挑战的深度思考,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他们直面现实困境,提出学员基础参差不齐、学段交叉管理复杂、年龄跨度大、地域分布广等难题;坦诚初任主持人面临的压力,点明职称评审艰难、考核标准严苛等现实阻碍。但同时主持人们又纷纷表示,深受临港教师积极向上的专业精神感染,他们对基地发展满怀信心。大家一致表态,将紧扣临港新片区发展需求,在三年建设周期中,扎实做好教学服务工作,全力助推教师专业成长,携手打造教育共同体。

刘玉华副院长在总结中,再次对与会人员的到来致以诚挚感谢,并热情邀请各位主持人随时前往临港分院办公交流。他指出,当前既是临港分院的艰苦时期,也是改革创新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基地学员选拔上秉持开放包容态度。目前,分院聚焦考试学科命题研究、非考试学科教学优化,同时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挑战,将人的思维培养作为主攻方向。刘副院长建议课题研究重点围绕课堂教学创新、命题质量提升及人工智能时代教学变革展开。他还鼓励主持人放下压力,相信优秀人才具备自我成长的内生动力,并倡导基地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新一轮临港名师基地建设工作正式启航,也为基地未来的建设与运营提供了全面指引。临港分院将全程跟进临港名师基地的过程性管理,深度关注临港教师专业成长,持续赋能名师基地发挥培育基础教育优秀师资的核心功能,全力助推临港新片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供稿:临港分院综合发展部 薛淑敏
审核:瞿剑宛 朱孔洋 刘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