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8日,在第41届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浦东新区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初中科学教研活动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由姚霞老师主持,全区初中科学教师齐聚一堂,共同回顾过往、剖析问题、分享经验,并明确新学期教研工作方向,为“双新”(新课程、新教材)落地与教学方式改革注入新动力。
活动伊始,姚霞老师对 2024 学年的工作进行全面复盘。她充分肯定了新区广大科学教师在过去一学年中的辛勤付出与突出成效,为上一学年的教研工作画上圆满句号。随后,针对“双新”实施后的首次科学学业水平考试,姚老师展开细致分析:在肯定学生整体成绩的同时,她聚焦失分率较高的题目,深入挖掘背后的核心问题 ——真实科学实验实践活动的缺失。姚老师强调,“学生的问题即教师改进的方向”,如何将实验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成为新学期科学学科教学改革的关键突破点。
紧接着,两位一线教师带来了极具实践价值的教学经验分享,为在场教师提供了 “双新” 背景下教学创新的鲜活范例。
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的吴鹰老师,以《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有哪些里程碑》一课为载体,作《学生科学思维与家国情怀的协同培养》主题分享。吴老师立足教材深度挖掘,以项目研究为教学主线,设计完整的探究流程,引导学生经历 “提出问题—规划方案—搜集资料分析整理—展示交流” 的科学研究全过程。教学中,她通过三大创新举措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一是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展示 “神舟一号” 与 “神舟二十号” 对比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从而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二是合作学习深化理解,采用分组合作模式,明确组长、技术员、记录员、发言人等角色分工,并推动小组签订合作契约,确保合作学习高效落地;三是数智赋能学习过程,指导学生运用 AI 工具开展资料检索、筛选与整理,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上海市北蔡中学的吴晔滨老师,则围绕《“舌尖上的科学终极科学考验”—— 设计一日三餐的营养食谱》一课展开分享。吴老师以项目化设计重构教材内容,课前引导学生对一日三餐食物进行打卡记录,课堂上则从学生钉钉打卡中高频出现的食物图片切入,抛出驱动性问题 “如何用科学方法解决健康和美食的矛盾?”,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教学过程中,她通过 “分析问题食谱—建构健康膳食模型—师生合作完善早餐设计—小组协作完成午晚餐设计” 的递进式环节,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科学知识系统化,并转化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在 “营养师听证会” 环节,吴老师借助评价量规,组织学生对设计的食谱进行分析讨论,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又强化了其实践创新意识,更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健康观念与社会责任意识。

两位教师分享结束后,姚霞老师进行精准点评与点拨。她高度认可两位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探索,同时结合新学期工作规划,带来了跨学科教学的新启发——针对吴晔滨老师 “营养食谱设计” 课程,姚老师展示了预备年级数学、英语等学科中与 “饮食营养” 相关的教学内容,直观呈现不同学科的课程侧重点,为在场教师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了清晰思路。
随后,姚霞老师明确了2025年下半年科学学科教研工作的核心关键词:“双新”、教与学方式变革、科学教育、学科项目化和数智赋能。她详细解读了浦东新区义务教育 “双新” 推进的有效路径与成果转化工作,以及市教研室的重点任务,强调各学科需聚焦 “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探索新教材单元设计与实施的路径,并编制典型教学案例。作为 “国家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浦东新区还提出四项教学改革要求:(1)坚持素养导向,推进 “教—学—评” 一体化研究;(2)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真实情境中的实践(实验)教学;(3)强化知识整合,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化学习等综合学习方式;(4)深化因材施教,推进新技术背景下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变革。

活动最后,姚霞老师还针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科中心组教师,部署了后续专项工作,为新学期教研工作的有序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姚霞
进才中学北校 亓春凤
审核: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