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2022年11月24日下午,区级重点课题《农村初中“经典诵读”校本化实施的行动研究》结题会在上海市施湾中学举行。

本次结题会特邀浦东新区语委办负责人吴慧老师,浦东新区语委办干部夏蕴芸老师,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科研指导部副主任郑新华老师,初中科研A组科研负责人俞莉丹老师,东方语言文化发展研究院负责人桂志诚老师,祝桥镇社建办王达丽老师。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强校工程支援校建平实验、祝桥片区兄弟学校、区初中科研A组科研负责人和第27期科研骨干培训班教师代表等。

活动伊始,施湾中学黄勤校长致欢迎辞,同时开场视频展示了三年多来施中人结伴同行,脚踏实地,在不断实践中探索“经典诵读”的历程。
课题负责人朱红梅老师以《诵之源——心守一抹暖阳,静待一树花开》为主题,讲述施湾中学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的初心。为落实 “强校”目标,学校将“经典诵读”项目作为“强校工程”特色工作加以规划,利用多渠道、多形式的活动平台开展“亲近经典,传承文化,提高素养”经典诵读活动。
课题组成员胡圆老师以《诵之愿——多维并举富内涵,诗意盈盈馨满园》为主题,介绍课题的具体实施和研究亮点。从目标的确立到前情的分析,从实施方案的设计到诵读资料的整理,从研究机制的形成到家校社三位一体的传播与影响,课题组在困难中摸索,在摸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

“诵之魅”环节,师生和家长共同参与节目汇报,展现了学校“经典诵读”从无到有,生生朗读——从有到多,班班习诵——从多到优,社团诵演——从优到精,讲堂讲解的进阶过程。

黄勤校长在《诵之远——盈科后进放四海,日月有明容光照》的汇报中指出“经典诵读”课题的实施,为学校的环境、课程、师资和学生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培育了学校特色,提升了办学品位。今后将以终为始,促进“经典诵读”向“全科”“全程”“全面”“全员”的方向再次出发。结题会的压轴节目《闻天精神代代传》由施中师生、家长与社区兄弟校师生共同演绎,体现了家校社合作背景下的诵读课程特色。

最后,浦东新区语委办吴慧老师和浦东教发院教育科研指导部郑新华老师进行专家点评。
吴老师对施中师生为课题所做的诸多努力表示感动,为课题研究促进了语言艺术、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表示感谢,同时提出自己的感触——希望看到“经典诵读”进一步发展,从单纯的诵读延伸到经典的诵、写、讲。疫情当下,为促进师生心理健康,倡导开展诵读和心理疗愈融合的正念朗读。用声音打开觉知,联结情绪,激发内心深处的情感,以正念回应精神压力,从而改善生命的状态。

郑老师则以科研人员的专业精神,记录了报告会上的几处小细节,并结合华师大教授肖思汉的研究,指出教师的课堂语言能激发特定的情绪,塑造道德感,满足学生的心理期待;认为课堂互动语言高度结构的音乐化意识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并且从经典诵读后续推进的角度提出诵读要平常化,要注重语言双方的作用机制等。他的发言聚焦于教学,激发了课题下一步推进的创新思考。

供稿:教育科研指导部 俞莉丹;施湾中学 黄勤、胡圆
审核:王丽琴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