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下午浦东新区预备年级数学“加强单元整体设计,促进问题提出能力”的主题教研顺利举行。约400位教师在线上参加研讨。本次教研紧扣新课标的要求,聚焦发展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基于学生提问,为教师们提供了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路径及反馈效果。
研讨促新思
本次研讨课分新授课、探究课、专题课三类课型。
专题课分别是由杨思中学姚绮老师执教的《一次方程的应用复习——行程问题》和模范中学东校的李献娟老师执教的《探究生活中的分段计费问题》。两位教师选择、打磨学生提问,以问题链组织教学,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感悟方程思想,建立模型观念。
新授课分别是由模范中学东校的孙中琴老师执教的《7.5(1)画角的和差倍》和张江实验中学王平老师执教的《7.6余角、补角》。教师紧扣学生的共性问题,巧妙设计数学活动,展现从旧知到发现新知的过程,类比已有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新知,展现了从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从特殊图形推广到一般图形的研究过程,类比已有研究方法顺利过渡到新知的研究,逐步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探究课是由上海科技大学附属学校的王恺老师执教的《行程问题探究》。王老师根据学生疑惑设计问题串,运用题意转换、列表梳理等方式降低学生认知负荷,将隐性思维可视化。展现学生学习经验积累的发展变化过程,使学生借助列表顺利过渡到方程模型的建立,有效促进问题的解决。
执教教师说课后,教师们在网上积极参与评课研讨。教师们一致认为公开课值得借鉴,有利于教师们指导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讲座促深思
模范中学东校的孙中琴老师作题为《基于单元教学下的几何画图教学实践——以“7.5(1)画角的和、差、倍”为例》的微讲座。孙老师介绍了以学生困惑为起点,如何体现“7.5(1)画角的和、差、倍”这节课在单元整体中的设计、布局和成效。
上海科技大学附属学校的王恺老师作题为《设计问题驱动教学,列表展现思维过程——以“行程问题探究”为例》的微讲座。王老师认为问题是数学课堂的核心,教师的教学应尊重学情,教师对教材重组创设有效的问题驱动教学。教师设计问题展现学生思维,将隐性的思考直观地呈现出来。
六年级中心组成员立信附校张泽平老师作题为《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以“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为例》的微讲座。张老师积极践行新课标理念,通过设计问题导出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并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提问设计教学环节,转变“教”的方式,实现“以学为本”,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研员曾文洁老师作题为《聚焦学生提问,促进思维进阶》的微讲座,曾老师以公开课中选用的学生提问为例,介绍了促进学生思维进阶的方法:聚焦学生提问,寻找问题突破口;聚焦学生提问,产生新的问题;聚焦学生提问,凸显单元整体设计;聚焦学生提问,促进思维提升。
论文交流促巧思
教师们在积极开展教学实践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形成论文,两位教师进行论文交流。
上海市懿德中学史晓栄老师交流了论文《一题多解 拓展思维》。史老师针对一个几何问题介绍了不同解法的探究,拓宽学生思路,拓展学生思维。上海中学东校陈海燕老师交流论文《例谈“微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践》,文中介绍了通过“微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和实施,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积极作用。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教师们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在区域教研中,教师们相互切磋、学习、合作,力争每一次教研活动成为教师们进步的阶梯。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曾文洁
审核:姚霞 徐颖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