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教育科研指导部学科团队的成员、第28期青年教师科研班学员、部分跨学科探索实践团队的教师成员,共同汇聚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开展了学科团队实践性课程活动,本次活动由殷凤老师主持。殷老师详细叙述了开展跨学科学习的背景及文件精神,强调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性。随后,五位教师围绕跨学科实践,阐述了经验做法,学科团队教师代表进行了点评。
教师实践智慧碰撞
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凌洁敏老师以“基于德育活动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以劳动教育为例”为题,介绍了在2022年版劳动课程标准指导下,结合德育工作,开展基于每个学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经验。青少年活动中心储琼老师认为科创领域也包含了跨学科内容,主题选择很好、非常贴切;任务驱动方式,十分合理,学生可以展开研究,促发自主学习;成果展示的形式,融合更多学科的知识点。可以增加一些科学知识的元素,比如人体需要哪些营养元素,注重活动的多元评价等。
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刘珺瑶老师以“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跨学科教学策略的探究”为题,介绍了初中数学和物理、化学等跨学科教学融合策略,借助数学知识来解决各学科问题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对学科之间联系的综合能力。上海市实验学校陆如萍老师肯定了刘老师对数学跨学科的尝试,如借助数学模型来描述、解释其他学科的现象或本质。建议尝试找出数学对其他学科的促发点,清晰地定义跨学科的目标及深层次意义,探究其他学科的学科素养的融合。
上海科技大学附属学校沈鸽萍老师以“跨学科视角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索”为主题,介绍了小学语文学科中借助古诗词营造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做法。戈玉洁老师点评,对新课标的学习,应该有更多的尝试,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段特点,设想更加多样性的方式,比如高年级学生可以尝试情景剧、游戏活动等。同时,戈老师建议,古诗文的教学目标,尤其是融合目标要清晰,以及古诗文之“美”的措辞,还可以再斟酌。
高桥镇小学的张慧老师汇报的是“基于革命文化主题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探索”,以革命文化为主题,介绍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设计路径,比如根据学科特点梳理跨学科内容等。杨海燕老师指出,张老师思路非常清晰,对于初步探索的小学老师,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可以基于主题、项目或者问题进行跨学科学习。基于课标、基于教材,要分学段地进行任务设计,以及实施的过程要创设情境、重构学习等。
上海市侨光中学杨琛老师以“核心素养视角下体育项目化学习评价策略探索”的主题,分析了评价应用在体育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进而阐述了武术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步骤,最后针对性提出在项目化学习中开展以评促学的有效策略。俞莉丹老师认为通过对评价量规的设计和应用,教师得以更加直观明确教学的不足,完善教学内容,学生能够加强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引导学生在体育项目的学习中自主投入,锻炼身体,提升核心素养,设计过程中要尤为目标导向、师生共制,以评价促进学生的自主反思、知识建构和学科理解。
随后,教育科研指导部郑新华副主任进行点评,跨学科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而是学科各自的素养、共同的概念、通路的能力。实践过程中,在界定了各自学科核心素养之后,部分老师所做的事情是“知识的排列与组合”,这属于基础,但从夏雪梅学者的角度而言,是必须超越的。比如要从问题的分解出发,每一个基本问题后面链接着几个子问题,而每一个子问题又指向哪个学科的知识或技能等等。
学科团队领衔人吕萍老师分享了宝贵经验,她说,1989年美国学者苏梅克首提“跨学科”,但现在教师多采用“主学科跨其他学科”,现在国内和国际的跨学科存在形式至少有三种。最好能从课程内容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在可能条件下,最好采用多学科教师协作的方式来进行。
学科团队成果分享
下午,来自学科团队的俞莉丹老师和殷凤老师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俞莉丹老师深耕跨学科学习多年,开展了“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理念与实施框架”的专题讲座。俞老师以“冰箱贴的故事——二年级娃的创业”生活经历引入,通过课标讲解、文献梳理、理性解读和实例辨析等方式,阐释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价值内涵和主要特征,重点剖析了跨学科主题学习主题的确立方法,学习目标的设计逻辑、学习任务的进阶设计,学习过程的螺旋探究,以及聚焦自主反思和知识建构的学习评价。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指出“探索大单元教学,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结构化。”基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殷凤老师结合2023年市级课题的推进,分别从大单元教学的理论探索、实践路径、新的生长点等维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具体案例,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深化单元内容要素的整体性教学、尝试同学科跨单元的一体化教学、探索相通主题跨学科立体式教学实践路径。团队成员基于实践案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深化了对于知识结构化认知。
供稿:教育科研指导部 殷凤 俞莉丹
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 凌洁敏
审核:王丽琴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