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下午,浦东新区八年级数学教研活动暨初中数学学科高地“基于问题导出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展示活动在建平实验地杰中学举行。本次活动由初中数学教研员曾文洁老师主持,特邀原初中数学教研员黄家礼老师、齐敏老师莅临指导。学科高地基地校、区中心组和周边学校的八年级数学教师线下参会,其他数学教师线上参会。
以问题为钥,启思维之门
课例是教研的鲜活载体,两节新授课拉开活动序幕。执教教师从教材分析、学情把握、目标设定到过程设计,层层展开说课,将“问题导出单”融入课堂教学,成为激活学生思维的“金钥匙”。
浦兴中学的喻悦老师执教《21.7列方程(组)解应用题(2)》。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在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审题、找等量关系等难点设计结构化问题导出单,将审题过程拆解为“读题标注——关系梳理——模型建立”三步,配套评价量表让学生的隐性思维可视化。通过“分析-评价-改进”的闭环训练,提升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建模能力。

凌桥中学的王霞老师执教《22.1(1)多边形》。借助问题导出单为“探路石”,课前,调研学生学情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课中,通过问题链驱动组织学生沿着“确定路径——开展研究——梳理思路——运用成果”的学习路径探究多边形内角和;课后,通过追问激活思维,为学生预留思维延伸空间,让数学思维在探究中茁壮生长。
以探究为径,架素养之桥
学科高地基地校的教师团队围绕“基于问题导出单”的设计与应用,以微讲座形式分享实践智慧,理论结合实操。

南汇二中的严海燕老师以《用平行问题链促进学生思维提升》为题,展示如何围绕“函数”主题设计结构化问题链: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图像、 性质、应用”研究范式,类比迁移到反比例函数,通过相似认知路径实现知识联通。问题链不是简单的问题堆砌,而是以“旧知迁移——新知建构——深度应用”为主线,让学生在相似中发现差异,差异中把握本质。
洋泾菊园学校的吴栋祺老师的跟踪研究《循问启思,以问促学——借助问题导出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揭示了问题导出单的隐性价值:对比实验显示,实验组学生提问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低阶问题占比下降20%。通过实践证实高质量的问题导出单是学生思维脚手架,培育学生提问意识,并促使学生提出高质量的数学问题。

南汇二中的严长宜和张丽芝老师以《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提升核心素养——以“一次函数”为例》为题。结合一次函数单元教学,阐述问题导出单的设计与使用,用分层任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学生思维的障碍,分析学生思维轨迹和提问特征,借助AI赋能分析、评价学生的提问,总结引导学生提问的教学优势和价值。
在技术赋能教学的探索中,建平地杰中学的姚子燕和凌广道带来AI与问题设计相融合的新视角。两位老师分享了《借助AI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深挖数学思维》的微讲座,展示如何利用 AI工具对课本例题进行情境迭代、优化的过程,生成多层次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提问探究。
以实践为帆,拓素养之境
建平地杰中学的龚红仙老师分享《激励问题提出,促进思维进阶》的微报告。在报告中,龚老师分享了如何设计问题导出单,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学生提出的问题,促进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和提问。在deepseek的支持下,教师运用solo分类理论评价学生的思维发展;纵向比较了两届学生思维发展轨迹,证实长期问题训练能有效提升高阶思维能力。
洋泾菊园学校的肖玲玲老师以《“问”启思维阶梯——以评价促进学生提问能力》为题。肖老师以“多边形的内角和”为例,通过AI辅助问题导出单的设计、学生提问的评价,研究构建“课前问题导引——课中问题解决——课后问题反思”的动态模式,将新课标“四基”“四能”要求落细落实,提升学生思维与创新。

洋泾菊园学校的司睿老师分享微讲座《问题赋能学生思维成长型变化》。司老师借助问题导出单创设问题情境,聚焦教学目标中的某个问题及重点、难点的突破做实践研究。通过问题导出单的反馈促进教学设计的优化,精准突破难点。两年的追踪数据表明,学生的提问平均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低阶思维提问占比大幅下降,高阶思维提问占比显著提升。
建平地杰中学的杨晓霞老师以《折纸数理中的问题探究》项目为例,展示学生如何在问题导出单的引导下,从发现图形等积剪拼问题到构建数学模型,多样化解决方案,实现从直观想象到理性思考的跨越,体现了问题链驱动深度学习的实践价值。强调教师指导,满足个性化需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问题本质,推动教育向问题提出的教学变革。
张江集团的刘芳、上师大附属浦东临港中学的高淼、宏文学校的刘智慧、洋泾菊园的肖婉秋四位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成果转化成教育论文在区域进行交流。

教研员曾文洁老师介绍了学科高地项目“基于问题导出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缘起和目标。通过持续的双周的教研活动,聚焦以问题为导向,激活学生的数学素养,而数学学科高地的建设更是在对这一教研主题的深化。问题导出单不仅是教学工具,更是撬动课堂转型的支点——它让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变为问题引导者,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究者。将进一步推广研究成果,让“精准施教、思维成长”惠及每一位学生。
特邀专家黄家礼老师、齐敏老师高度肯定了教研的成效。齐老师指出,提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老师们通过自主研发的问题导出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正是呼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使命,也希望有更多的成果脱颖而出。教师们借助AI辅助问题设计、评价,这是对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挑战和提升,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黄家礼老师从新课标视角点赞本次展示活动:高地项目紧扣新课标中“四基”的落实和“四能”的培育,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始终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来展开研究,在训练学生提问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问题设计水平,真正抓住了数学教学的“牛鼻子”。在高地项目推进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致的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突破。
以问题为舟,驶向素养深水区
此次教研活动,既是一次阶段性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向纵深探索的起点。当问题导出单成为课堂的常客,当“提问——探究——反思”成为学习的新常态,我们看到了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的生动样态。教育的本质,是点燃思维的火种。愿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问题的播种者,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导出单,为学生搭建思维进阶的阶梯;愿每一节课堂都能成为思维的实验室,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领略数学的理性之美、探究之乐。

教研之路漫漫,唯有深耕不辍。让我们以问题为舟,携手驶向数学核心素养的深水区,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能在追问与探究中拔节生长,绽放光彩!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曾文洁
南汇二中 严长宜
审核:姚霞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