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名师名家进课堂 启智润心促成长——上海市浦东临港第二届沪苏联合教研”活动在浦东新区建平临港小学顺利举行。本次教研活动由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主办,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临港分院、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教研中心、浦东新区教育学会语文专业委员会、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临港小学共同承办,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师之蕴共同体、江苏省淮安市陈淮高教育名师工作室、上海市“双名工程”高峰计划庄骏团队、上海市“双名工程”攻关计划王友团队、上海市“双名工程”攻关计划王先云团队、浦东新区王友语文名师基地、浦东新区宁锋名师培养基地(临港)、浦东新区朱孔洋语文学科工作坊、浦东新区谢琳语文学科工作坊、浦东新区吴莹语文学科工作坊、浦东新区徐珏青语文学科工作坊、浦东新区陈世豪语文学科工作坊、浦东新区周威丽语文学科工作坊协办。沪苏两地教育专家与教师共聚一堂,共探教学创新与育人实践。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李百艳热情致辞。李院长指出,沪苏文脉相通、教研同源,多年来在语文教育改革中各自深耕、彼此赋能,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期望未来更进一步:共建跨区域 AI 教学资源库、联合开展语文教学大课题、完善协同评价机制,让两地的实践智慧在交流中升华。

建平临港小学校长徐汶致辞,欢迎沪苏教育同仁,展望通过深度教研共促教师专业成长,共同推进教学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曹茂昌致辞,感谢上海教育的辐射带动,并表示愿深化沪苏合作,共探教研发展与人工智能等新时代命题。

课堂教学展示设三个分会场,同步进行,精彩纷呈。
主会场由上海市临港实验中学教师陈紫主持。南师附中树人学校附属小学刘思雪执教《精卫填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浦东临港实验学校周威丽执教《盘古开天地》。点评环节,南师附中树人学校附属小学副校长吴芳芳指出,两节课素养落实精准,体现“现代与经典”融合,建议加强跨学科联结。江苏省淮安市陈淮高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陈淮高指出课堂有四亮点,建议进一步梳理神话体系、拓展学生表达空间。
分会场一由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初中语文教研员谢琳主持。江苏省淮安小学张晓红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浦东新区建平临港小学郭丹执教《太阳》。点评环节,曹茂昌副主任肯定课堂“语文味”浓厚,同时建议更聚焦学生主体与学习过程。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浦东临港小学校长王先云强调应强化“教学评一致性”,确保教学目标、活动与评价紧密衔接。
分会场二由建平临港小学教师程夏薇主持。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赵坚执教《雾在哪里》,上海市浦东新区龚路中心小学徐珏青执教《古人谈读书》。点评环节,奉贤区教育学院教研中心主任庄骏从“学生立场”与“语文味”出发,充分肯定课堂实效。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浦东临港小学副校长宁锋认为教学紧扣单元要素、体现文体意识,并提出深化建议。
各会场均在评课环节引入AI智能评价系统,同步呈现人工智能教学评价结果,为教研提供多元视角与智能支撑。

开幕式活动由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临港分院综合发展部主任朱孔洋主持;下午的专题交流与专家讲座环节由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学研究指导部常务副主任陈久华主持。

专题交流环节,江苏省淮安市中小学教研室施秀山分享《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定位》,提出教师需从知识传授者转为核心素养培育者,以四重角色适配新课标。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浦东临港实验中学严峻带来《指向表达素养的初中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重点介绍了以语文为纽带、表达为出口的跨学科教学框架及多模态评价实践。上海市奉贤中学王美霞以《在经历中化知识为素养: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实践路径探索》为题,交流了通过情境创设与任务排演,助力学生在沉浸体验中提升核心素养的实践路径。上海市上南中学东校徐和权分享《整本书阅读中跨学科融合的实践探索》,系统阐述了跨学科阅读的四大实施对策及其在拓宽视野、整合资源与培育素养方面的重要价值。

专家讲座环节,陈淮高老师作《教学论文的写作与逻辑》专题讲座,系统阐述了论文类型、写作方法与逻辑结构。曹茂昌老师在《基于深度阅读的言语实践教学漫谈》报告中,探讨深度阅读内涵路径,强调以多策略引导学生挖掘文本深意、促言语实践与深度理解相融。庄骏老师作《构建语文学习的强磁场》专题分享,强调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师角色转变,构建语文学习的强磁场,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玉华作总结讲话。刘院长向活动的圆满召开表达了祝贺,并向参与各方表达了感谢。他表示此次活动名家荟萃、高手云集,在形式设计与内容呈现上均具创新性。强调学校需以教师主导的特色课堂为核心抓手、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规律、拥抱AI时代的教育变革,并注意文理均衡发展。刘院长还对下一届联合教研活动的开展表达了期待。

本次联合教研活动以课堂为媒,以研讨为桥,不仅促进了沪苏两地教育资源共享与教学智慧融合,更为临港新片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长效动能。

供稿:临港分院综合发展部兼职研究员 刘一婵
审核:朱孔洋 刘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