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以“赋能核心素养,创新教学实践”为核心导向,浦东新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线上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本次会议聚焦人工智能教育落地实践,特邀上海市信息技术教研员张汶老师莅临指导,浦东新区高中信息技术教研员黄娟老师主持会议,区内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参与、云端研讨。

人工智能校本课程方案研讨:百花齐放显特色,精准衔接促进阶
首先进入人工智能校本课程方案交流环节,三所学校分享的课程设计各有侧重、亮点纷呈。高桥中学徐盈老师介绍的课程方案,面向对人工智能技术感兴趣的高二学生,以“通俗化解析 + 兴趣化引导”为思路,简明阐释人工智能技术的底层逻辑,助力学生搭建基础认知框架。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俞晓瑾老师分享的课程,紧扣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要求,以四大核心素养为纲,明确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衔接逻辑,构建“基础 — 提升 — 拓展”螺旋上升的素养进阶路径,体现了课程设计的系统性与连贯性。上海科技大学附属学校邱奕盛老师则围绕本校科学高中 CREAM 创建方案,结合学校学情特色,开发《培养创新 “发明家”:AI 赋能科创》系列课程,课程聚焦跨学科融合,在综合实践中强调研究的科学性与落地性,引导学生开展扎实有效的项目化学习,展现了 AI 与科创教育的深度结合。

区教研员黄娟老师对三位老师的分享进行精准点评。她指出,三所学校从资源设计、课程内容到教学实施,初步形成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实践经验,为浦东新区人工智能教育的落地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区内其他学校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样本与思考方向。
人工智能课程资源建设交流:锚定课标夯基础,项目驱动探实效
接着,区人工智能研究小组以高中信息技术选必 4《人工智能初步》为核心蓝本,聚焦课程资源的标准化设计与创新性开发,开展专题分享交流。建平世纪中学杨汝涛老师、高桥中学刘慧健老师联合分享第一章《人工智能初识》的单元设计与课时教学设计。该章节以 “解锁生活中的智能密码” 为主题,立足学生生活经验,旨在推动学生从对人工智能的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理解,帮助学生厘清核心概念、感受技术魅力。两位老师还针对《图灵测试 —— 人工智能的审核员》《人工智能:从实践到思考》两课时展开详细解读,设计了 “体验 — 探究 — 反思” 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语言大模型应用的过程中,深化对人工智能的认知。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浦东分校韩庆慧老师、建平中学许娉婷老师、东昌中学戚晓颖老师、浦东外国语学校东校邵振杰老师等,共同介绍第二章《人工智能实现》的单元规划与教学设计。本单元以 “创新园区自由行” 为情境载体,围绕搜索、专家系统、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核心概念,构建“真实情境 — 任务驱动 — 算法探究 — 实践应用”的项目化学习路径,引导学生在模拟真实的场景中理解人工智能典型算法的原理与应用价值。随后,各位老师分别分享《机器学习初探:线性回归 —— 预测自动驾驶电动车的耗电量》《K - 均值聚类算法》《K - 近邻分类算法原理与项目实践》的详细教学设计,展现了从理论解析到实践操作的完整教学闭环。
专家引领明方向,聚力前行启新程

最后,上海市信息技术教研员张汶老师对浦东新区高中人工智能教育的探索成果给予高度认可,并作精彩点评与专业指导。她指出,浦东高中人工智能教育的显著优势在于 “百花齐放”,各校能够结合自身特色与教师优势开展个性化教学,跨校合作模式亮眼,互动资源与课例设计充满新意,充分展现了区域教育创新活力。同时,张老师也提出建设性意见:后续需进一步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核心侧重点,建议各校先严格对标上海市课程指南要求,在落实基础课程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学校特色进行个性化拓展与创新,推动人工智能教育走深走实。
本次研讨会通过专题分享、互动点评、专家引领的形式,搭建了区内人工智能教育经验交流的优质平台,凝聚了教学共识,明确了实践方向,为浦东新区高中人工智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黄娟
上海市进才中学 蔡芯蕊
审核:胡根林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