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数字化转型 凸显多样化呈现
“双减”背景下缩小城乡学生艺术素养差距的行动研究展示活动
发布人:沈学文
发布日期:2025-05-22
浏览量:23
5月20日下午,“双减”背景下缩小城乡学生艺术素养差距的行动研究展示活动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浦东鹤沙学校和上海市实验学校南校同时举行。展示课点评专家聘请了两位正高级、特级教师,建平西校董永刚校长和北蔡中学史炯华校长分别担任。学科名师基地主持人正高级吴卫老师作主旨发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浦东鹤沙学校盛佳妮校长致辞。两个专场的活动分别由艺术·音乐教研员倪红老师和兼职教研员曲径老师主持。音乐学科中心组成员、名师基地学员及教研组长共10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上海市实验学校南校专场
上海市实验学校南校专场由上海市实验学校南校谢圆老师执教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节庆欢歌》第三课时《花好月圆》,上海市六团中学六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夏日时光》中的《夏天》一课。史炯华校长在点评中肯定了两位教师在单元设计中注重了对单元整体的架构,又有课时之间思维建立的逻辑关联,能将作品中不同乐段的音乐要素与作品表达的内涵结合,循序渐进。从单课设计到单元规划,为教学实践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史校长也提出建议:通过设计 “局部解构 — 结构串联 — 整体升华” 的递进式欣赏路径,引导学生从微观剖析走向宏观把握,在动静结合中实现对音乐作品的全景式理解。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浦东鹤沙学校专场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浦东鹤沙学校专场在鹤沙学校盛佳妮校长的致辞中拉开序幕。盛校长介绍了在“双新”推进中,学校紧扣课程改革与育人模式,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音乐学科名师基地(临港)主持人吴卫在本次活动主旨介绍中阐述区教研和基地联合教研展示的背景和意义:联合教研激活了基地学员教师内驱力,在区域教研展示中起到辐射引领的作用,推动城乡教师互学互鉴共成长,为区域教研注入活力。基地学员南汇二中宋薇老师进行了第四单元设计介绍。通过单元共研,在磨课中促成城乡教师在思维碰撞中,实现专业能力的同频共振。



鹤沙学校李彦博执教六年级第四单元《夏日时光》第二课时《夏天》,通过“听赏评述 — 合作表演 — 创编展示”的单元任务链,将单一的欣赏、歌唱教学转化为融合文化体验、创作实践的立体课堂,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审美能力。进才中学北校徐彦黎执教第四单元《夏日时光》第三课时《小池》,运用 AI 赋能教学,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让 AI 成为激发学生创意的催化剂。
董校长对两节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跟大家探讨了在“双减”背景下,如何缩小城乡学生艺术素养差距的行动研究,以及数字化转型在教学中的应用。强调了通过融合不同艺术表现形式来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性,同时,也对教材内容的深入解读和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强调了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隐含意图的解码和创造性运用。



浦东新区初中音乐学科教研活动以《“双减”背景下缩小城乡学生艺术素养差距的行动研究》项目研究为基石,创新教研模式,通过“城乡教师结对教学展示”“中心组成员参与强校工程帮扶”“名师基地优质课送教乡村课堂”来助力教师突破地域资源限制,促成城乡教师在思维碰撞中实现专业能力的同频,最后让我们守住初心,以改革破局的勇气和智慧,共同勾勒“资源流动无障碍、城乡发展无差距、学生成长无边界”的美育新图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艺术的阳光下自由绽放,不求繁华,只为初心。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倪红
尚德实验学校 李志
审核:姚霞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