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展示浦东新区教育系统领军人才后备的教学研究成果,促进专业交流与示范引领,发挥领军人才后备培养项目的品牌效应,教师教育培训部组织了“智绘课堂·探微致远——2025年浦东新区领军人才后备系列展示活动”。该项活动由项目负责人朱一军、权南南老师牵头策划组织,分中学、小学、幼儿园三个专场进行。
中学专场展示作为首场活动于2025年5月13日下午在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成功举行。在7个学科分会场中,9位领军人才后备以不同形式分享了各自研究所得和教学主张。

语文学科
中学语文分会场由教师教育培训部万辉霞老师主持,点评嘉宾为上海师范大学高翀骅副教授,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刘鹏老师和北蔡中学葛筱宁老师分别进行了展示。
刘鹏老师进行了公开教学展示《描绘叙事的蓝图——故事写作的情节设计策略》。他以刘慈欣的小说《带上她的眼睛》为范例,通过“情节线”梳理、叙事视角对比分析及“写作任务要素矩阵”工具运用,引导学生掌握科幻故事的情节设计策略,为写作教学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路径。
葛筱宁老师分享的主题是《对话注释:聚焦“思辨”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他从注释的特点、思辨素养的内涵出发,深入剖析了课文注释与思辨培养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小石潭记》《送友人》等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教学案例,详细展示了如何引导学生对注释进行探究、完善,进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专家点评环节,高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的展示。认为刘鹏老师的课堂紧扣科幻故事特质,支架设计实用创新;葛筱宁老师深耕教材细节,将注释转化为思辨培养载体,并建议结合更多可靠词典及教材编写者解释开展研究。

数学学科
中学数学分会场由教师教育培训部孙立坤老师主持,点评嘉宾是建平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虞涛老师,高桥中学缪小燕老师、进才中学张乐瑛老师分享了学术报告。
缪小燕老师以《数学思维赋能跨学科创新:理论建模与实施路径》为题,提出以数学史重构、哲学思辨与技术赋能构建“接口型课程”,破解学科壁垒。
张乐瑛老师则聚焦《函数思维:跨学段教学衔接的逻辑密码》,通过函数概念的认知演变与教学策略重构,揭示初高中衔接的思维跃迁路径。
在专家点评环节,虞涛老师指出,两场报告虽视角不同,但内核高度一致:数学思维锤炼逻辑根基,函数思维搭建建模框架,跨学科实践激活创新动能,三者协同指向“用数学理解世界”的育人目标,为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提供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参考范式。

英语学科
中学英语学科分会场由教师教育培训部顾俊超老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朱雪艳老师作专家点评和微讲座,杨思中学施晓红老师作教学展示和微报告。
施晓红老师首先展示了教学活动《7BU5 Viewing and listening》。她通过多模态语篇呈现,如局部图片猜测、AI人物对话等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和任务层层推进目标,精彩地呈现了一堂视听教学课。随后,施老师做了《多模态语篇的认知解构与教学重构》的报告,分享了多模态语篇教学的观点和实施路径建议。
朱雪艳老师对施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并就多模态语篇中的视频教学做了微讲座。朱老师指出,视听课在导入话题时要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疑惑,强调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看、多说,随着多次的听看推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物理学科
中学物理分会场由教师教育培训部周瑞老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博士生导师,国家初高中物理课标研制组核心成员胡炳元教授做专家点评和微讲座,进才实验中学张贵老师做学术报告。
张贵老师进行了题为《初中“物理学与工程实践”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的报告,以“水火箭制作”和“斜拉桥模型设计”两个案例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如何从驱动性问题出发,整合物理、工程等学科知识,构建“入项调研—知识建构—模型设计—模型制作—展示评价—反思出项”的完整教学闭环。
在专家点评环节,胡炳元教授充分肯定了张贵老师所实践的跨学科教学工作。同时围绕“跨学科实践模式与案例”这一话题做了微讲座。胡教授梳理了各国关于跨学科实践活动的主题,指出目前跨学科实践研究中聚焦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还较少。随后,胡教授指出可以将物理学的跨学科实践与社会性科学议题结合,并以“新能源汽车的利与弊”为案例,融入“物理学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

生物学科
中学生物分会场由教师教育培训部刘晓峰老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禹娜教授做专家点评及微讲座,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金久老师做学术报告。
金久老师进行了《DNA的复制》的说课,并做《基于“建构·融合·应用”的思维进阶教学分析》的报告。他分享了从“知识—技术”到“思维—方法”,从课堂探寻到历史探究,再到技术创新和社会应用的立体化教学设计思路,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和科学思维培养。
在专家点评环节,禹教授肯定了金老师教学设计的整体构架,建议可以从学科角度建构一个大情境,并把握好认知过程构架的细节,进一步加强对融合的阐释和意义的提炼。在随后的微讲座中,禹教授还建议教师要从观念改变和系统思维创新角度开展生物学科教学。

心理学科
中学心理分会场由教师教育培训部朱琪雯老师主持,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心理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梅洁做专家点评,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吴俊琳老师开展说课并做学术报告。
吴老师进行了《我的生命故事——从记忆到意义》说课,并分享学术报告《叙事重构:解码生命意义的多维视角与认知突围》。她结合叙事疗法深层逻辑的理论框架和生命意义教学的实践探索,分享了其如何将叙事疗法运用于学生咨询和课堂教学。
在专家点评环节,梅洁副院长也充分肯定了领军人才后备项目的工作,在主题选择、单元设计、方法策略以及教学流程等方面表达了对吴老师分享的认可,并从课堂的倾听与提问、外化技术以及故事重构、剧本改写等角度提出建议。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分会场由教师教育培训部权南南老师主持,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正高级讲师曾海霞老师做专家点评和微讲座,上海海事大学附属职业技术学校黄裕程老师做学术报告。
黄裕程老师以《AI赋能下中职课程思政的精准导航与价值深耕》为主题做分享,黄老师从技术融合视角探讨了人工智能在中职课程思政中的创新实践路径,提出“即时响应—精准供给—持续优化”的实施模型,展示了多个结合AI的真实教学案例。
在专家点评环节,曾老师充分肯定了领军人才后备培养项目的价值和意义,同时赞扬了黄老师选题的实践价值,认为讲座聚焦痛点、案例鲜活,具有指导意义;建议补充课程思政的开展缘由与内涵。曾老师在微讲座中也帮助与会教师理清了课程思政的发展脉络,明确了AI赋能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

中学专场展示活动在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领导和教师团队的大力支持下圆满落幕,收获了一线教师的欢迎以及参与者积极的反馈。领军人才后备系列展示活动的小学和幼儿园专场也将陆续进行,敬请关注。
供稿:教师教育培训部
审核:胡意慧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