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为提升生物教师跨学科教学的实践能力,2025年5月19日下午,在民办欣竹中学,浦东新区初中生物学学科组织了以“基于问题解决的跨学科实践”为主题的第十四周教研活动。活动分为教学展示与说课评课、学科讲座与论文交流两个环节。本次活动由教研员王娅老师策划,中心组顾佩琴、郭立祥老师组织和主持。教研活动采用线上和线下的形式开展。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上海市罗山中学、上海市金杨中学等10多所学校、近30多名教师参与了线下观摩和研讨,共同探讨生物学跨学科实践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其余老师以线上观摩的形式参与教研。

环节一:教学展示与说课评课

民办欣竹中学罗敏桂与梁家祯两位老师以荔枝为引,搭建以生物、地理为主的多学科融合学习情境。导入环节,播放“风物·荔枝”视频,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热‘荔’十足”板块,地理与生物知识碰撞;“敢为人‘鲜’”部分,历史、诗词邂逅科学实验。课程尾声,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探讨荔枝产业的发展策略,学科核心素养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提升。


课后,罗老师与梁老师进行了说课,分享了她们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心路历程。紧接着,观课教师开展了热烈的讨论。他们认为罗老师与梁老师的教学设计十分巧妙,环环相扣,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又提升了关键能力,是一堂富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课程。

来自东昌东校的周萍芬老师对这节课给予高度评价,她认为该课充分彰显跨学科融合特色,主题紧扣当下时节,让学生在学习中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南汇四中的宋平老师同样赞不绝口,指出课题设计独具匠心,主线清晰明确,环环相扣,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顾佩琴老师也高度肯定了这堂课,她特别提到,双师教学配合默契,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跨学科案例分析,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视野。此外,顾老师还提出宝贵建议,希望将这节课改编成跨学科案例分析的试题,丰富教学素材库。

环节二:学科讲座与论文交流
浦东新区生物学科带头人、区中心组成员、上海市绿川学校顾佩琴老师开展了主题为《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生物学跨学科实践的设计与实施》的讲座。讲座以“绣球花的栽培与观察”跨学科实践活动为例,探讨如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活动围绕三个驱动问题展开,设计了“揭开绣球花变色之谜”“探秘绣球花形态结构”“寻觅绣球花保色秘诀”三大任务,并配套7项实践活动。学生们在沉浸式探究中解锁绣球花的奥秘,于多元实践中锤炼跨学科思维与实操能力,稳步推进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上海市川沙中学华夏西校江海芳老师交流了论文《初中生物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践——以“神奇的酵母菌”主题为例》。此次交流核心聚焦“神奇的酵母菌”跨学科主题学习。学习目标清晰明确,从多个维度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酵母菌相关知识,亲身体验发酵技术,通过设计并实施实验发展科学思维,同时让学生认同发酵在生产实践中的价值,全面提升综合能力。在活动设计方面,依据学生观察到的面包体积差异现象,提炼出驱动性与本质问题,并将其拆解为四个子项目。项目难度循序渐进,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契合。

上海市三林中学东校钟华老师分享了论文《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以“植物的种子”一课为例》。针对浮水种子问题,开展系列学生活动,从探索种子漂浮秘密,到解剖观察结构、探究萌发条件,再到种子种植实践,构建完整探究链条。该论文以“植物的种子”为例,搭建指向核心素养的探究式教学设计框架。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科学思维、实践创新等素养。

三位老师的分享,不仅为初中生物学教学提供了创新思路与多元方法,更生动展现了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如何将学科知识与核心素养培养深度融合,为优化教学模式贡献了宝贵智慧与实践范例。


随着新教材的实施与全面铺开,生物教师应以跨学科教学实践为突破口,力学笃行、开拓创新,不断积累经验,提升实效,定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寻觅到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赛道”。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王娅
绿川学校 顾佩琴
尚德实验 郭立祥
审核:姚霞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