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展示周]中外融合 相互借鉴
第九届教学展示周中外融合课程专场(一)
发布人:秦红斌
发布日期:2016-12-01
浏览量:11318
2016年11月29日下午,第九届教学展示周中外融合课程专场(一):中外课堂评价方式融合课的展示活动在浦东逸夫小学举行。向阳小学的吴鸣琪老师上了一节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来自福山外国语小学、海桐小学、金茂小学、周浦小学、惠南小学、向阳小学、泥城小学、秋萍学校、黄路学校、三墩学校等学校的20多名教师参加。本次活动由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国际交流中心赵士果博士主持,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周文叶副教授作为特邀专家对这节课做了点评。
本节课伊始,吴鸣琪老师就向学生展示了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和成功标准,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这节课老师将带领他们去哪里,并清晰地知道要成功地到达那里需要做到什么。随后,在探究过程结束后,让学生在学业成果评价表中对今天的学习任务进行了自我评价。课堂中,吴老师还利用学习单不断地收集学生学习的证据,并利用这些证据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不仅如此,吴老师还通过向学生发观察星、表达星、书写星等不同的方式对低年级小组合作中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书写习惯等方面的表现做出及时性评价,通过个别学生的表现进而对小组整体表现进行了评价。
在课后研讨环节中,海桐小学冷忆宁老师认为,本节课的课堂评价任务和评价标准设计的非常清晰恰当,有力地指向了学习目标。周浦小学赵东倩老师认为,这堂课通过把学习目标和成功标准告诉学生,让学生提前对课堂学习内容的达成要求有了清晰的认识;把评价与学习目标结合,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与学习目标的差距;把评价融于到学习过程中,在每个阶段都有评价,发挥了评价的形成性功能;评价,不止评,而且反馈,让评价真正有助于达成学习目标。向阳小学的张琴琴校长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孩子自我认知、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给出什么,需要我们认真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评价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最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周文叶副教授从理论的高度对本堂课做出了点评。首先,她充分肯定了这堂课的质量:教案具有明确的目标,目标之后跟着评价,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把评价镶嵌在过程之中,体现了基于课程标准的逆向教学设计;在本堂课学习目标的落实过程中,课堂评价也起了重要作用。最后,她提出评价指标的设计一定要再简洁,能让学生理解;学习单的设计要体现出学习过程,而不只是把结果列出来等建议。
本次中外融合的课堂评价教学展示让老师更加清楚认识到了课堂评价的重要性,以及课堂评价作为一种有力的工具如何与教学过程相整合,贯彻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调整教师的教和促进学生的学。
(供稿:浦东教发院区域教育中心 赵士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