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0日下午,第九届浦东教学展示周中外融合课程专场(三):美国AP物理融合课展示活动在上海建平中学国际部举行。本次活动由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国际交流中心王丽琴博士主持,物理特级教师、徐汇区教育学院质量监测中心主任桑嫣老师对本节中美AP物理融合课做了点评。
本次AP课程的课题是《摩擦力做向心力》。该课题从知识点上有一定的难度,牵涉到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分析,静摩擦提供做向心力边界条件的分析,以及外界条件变化对于向心力、最大静摩擦力的改变,对于学生理论模型提取能力、理论分析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但这一切在我们对于基础教育研究了多年的教育界同行眼里应该都不算什么难度,更谈不上一个新字。既然是融合课程,一定要有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执教者尹凡老师经过对美国教材的研究,发现美国教材对于知识的认知有几个点与中国传统教育不同:1. 能充分理解并且运用物理的定义式;2. 能用文字描述物理问题,并且用物理的语言进行推理论述;3. 能通过对于事物的定性分析转而对物理过程进行数学推导并定量计算。当然这一切都是基于实际情景中的,尹老师在这次AP课上展示的就是如何基于现实场景去学习并应用物理规律。课堂围绕车辆在高速公路上拐弯时用摩擦力做向心力的实际情况,先让学生做出受力分析。在准确的分析出受力情况之后,教师抛出第一个实际问题:赛车设计的时候要考虑空气动力学,当赛车高速前进时,空气有可能将汽车抬起,也有可能将汽车往下压,如果作为设计师,应该选哪种设计思路呢?学生要用物理语言来描述此问题并抽象出物理模型,最后进行分析。随后抛出第二个问题:如果作为高速公路设计师,在给定的最高限速和摩擦系数的前提下,最小的转弯半径不能低于多少?学生熟悉高速公路,但不熟悉设计的过程。抽象出物理模型后,加以应用是考察学生掌握的关键。第三个问题随即出现:天雨路滑时摩擦系数下降,那么最高限速应该如何变化?在计算的过程中让学生也能体会到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想法。尹老师给学生出的最后一题是让学生提出至少三个能提高在高速公路上驾驶安全的办法。学生们在讨论中,不但增强了物理知识的整体理解,跟强化了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这节洋溢着国际气息的AP物理公开课,吸引了近20名来自浦东六所中小学、以及同济一附中的物理同行观摩,学科涉及物理、化学、英语、西班牙语、科学、计算机以及升学指导等多领域,充分体现了国际融合、学科融合的特征。
特邀专家、来自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高中教学部的副主任、教学质量监控中心主任、物理特级教师桑嫣老师做了点评和分析。桑老师一方面对于传统物理教学了如指掌,本人还专门去美国高中实地连续听课两个月,对于美国高中的教育模式、教法都有深入研究。桑老师指出,对于物理现象的描述是一个重要的能力,也是我们目前传统物理教学中相对欠缺的能力,目前在物理教育界对此也高度重视。融合美国的教育模式,同时将“对物理现象的描述”写入物理教学要求,能有效地强化学生的物理认知,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快乐学习的感觉,是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于学科的热爱,对于学科的兴趣。这是我们物理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未来高考改革的新方向。桑老师还细致点评了课上的一些细节,希望能更多的让学生参与思考真实场景的真实问题。所谓细节之处见真章,桑老师的点评让在场的老师都受益良多。
浦东新区教育国际交流中心的李军主任也赶到研讨会现场,介绍了设计、策划这两场中外课程融合展示活动的初衷,他欢迎所有对课程融合感兴趣的专家、老师一起来参与这样的研究,为中国学子走向国际、成为全球化的人才而努力。
(供稿:浦东教发院区域教育中心 王丽琴|上海市建平中学国际部 尹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