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下午,“浦东新区提升中学生学习动力指数的策略研究”项目组在陆行南校举行中期交流会议。浦东教发院教师发展中心周宁医主任、徐颖副主任和相关学科教研员,项目组的8所试点校的校长及项目组核心成员参加了本次交流。
本次交流共分成四个主要议程。
第一个议程为问卷反馈报告。
项目组首先做了《浦东新区初中生学习动力影响因素调查》报告的反馈。调查报告由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程永琛、上海市陆行中学南校范晓芳主要执笔,徐颖在反馈过程中结合绿色指标相关测试结果以及教研实例从实证的角度阐述了多角度分析的一致性。

本次的调查研究对实验校4680名初中生和390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发现:(1)学生的内部动机(如实现自己理想、增长学识提高个人修养等)的得分相对较高;(2)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学习自信心相关,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自信心较高的学生,学习动机也较强。其中,女生在自我效能感得分较高;自我效能感与年级增高呈现显著负相关,提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自我效能感逐渐下降;家庭情况越好(如经济情况越好、父母婚姻和睦等),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自信心越高;(3)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情况与学生对自己的评估存在比较大的出入,如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评估得分相对较低,对学生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自信心的评估也偏低;(4)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教学手段中,以下几种比较有效:运用灵活、多样、新颖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生活化;表扬、奖励学生;设置问题情境等。
后续的研究注意事项:(1)要加强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才能进一步有效开展工作;(2)要努力提升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自信心,提升男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3)要加强家校合作,提升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以及改善亲子关系质量。(4)提升教学手段。
第二个议程为学校专题发言。
来自三林北校的杨正家校长和新港中学的陈国权副校长分别做了《了解师生 克服阻力 提高动力》和《学习自主 成长自觉》的发言交流。
杨校长认为找到学习阻力因素是改进提高的关键因素。
学生存在的学习阻力可能有:(1)教育方法和观念不一致,使得学生无所适从;(2)没有学科学习的选择权,特长发展机会较少;(3)作业太多,学生要靠熟练学会而不是依靠理解学会。
教师存在的教学阻力可能有:(1)教师拼命讲解,但学生并没有听懂。(2)对学生提出形式大于内容的学习要求,把引导到为考试而学习,不是为兴趣而学习。(3)过于关注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等集体评价,心里没有具体的学生,没有针对个体学生的方法和目标。
家长存在的教育阻力可能有:(1)不懂装懂,将道听途说的经验作为对策。(2)强加意志,反复说教。(3)盲目表扬。
陈校长则结合具体案例分享了学校在提升学生学习动力方面的三条路径:(1)阅读领航,包括建设书香校园环境和智慧闯关实验室,举办阅读节、英语节、诗词大会等;通过学习方式的变换,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从而使原本的被动学习变为如今的主动需求(2)进行生涯辅导,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进而激发学习动力(3)学生自治,活动都要让学生来自己设计、自己组织,让学生在活动设计、组织、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和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第三个议程是各校交流发言。
各个项目的实验学校都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与特色,针对项目的研究的重点——学生动力的提升,谈一些自己的学校的做法:
建平实验:从课程、课堂、教师、人际等角度全方位地关注到学生,具体的做法有:(1)根据框架推进研究;(2)课程设置关注学生体验成功;开设多门课程,进行分层教学;(3)打造“未来课堂”对话教学;(4)实施“三特”精业计划——特级教师、特别引领和特别导向;(5)关注师生、亲子、同伴的人际关系的而和谐;(6)形成多元综合评价,培养学生自信心。
南汇二中:(1)开发校本作业;(2)分层走班实验;(3)开展亲子活动;(4)践行合作学习;(5)加强家校联系;(3)评选优秀教师。
建平南校:(1)青年教师带教的导师制;(2)预备到初二的兴趣课做到全覆盖;(3)实施大范围的分层和走班的实施;(3)降低难度,控制作业量;(4)规范学生学习行为,强调有效作业与有效笔记。
教发院附中:以“阳光”为主导,打造阳光教师、阳光课程、阳光师训和阳光学校。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学院实验中学:关注对于学生有巨大影响的两大主体:教师、家长;德育配合,具体做法有:(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情况,让教师更好地认识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2)提升青年教师学习水平、教学水平;(3)加强家校互动,引导家长关心孩子学业,帮助家长更好地激励学生。
建平西校:学校在教师课堂教学上尝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设微型课程,实行“小先生制”,学生主动选择材料讲解。
陆行南校:(1)学校层面多设计活动,提升自我成就感,提升教师的教学动力;(2)家长层面,培养家长学校,开设讲座。

第四个议程是会议总结与后期工作安排。
周宁医主任指出:一切活动皆课程,要关注未来中考改革的方向,跟高考改革接轨,如何保证有效教学;加强学生活动;做好生涯规划、人生辅导;体育健身等育人目标的达成,对于学生动力指数提升的研究本质上是对中考改革实施路径的研究。鉴于以上的想法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与各校经验,后期的主要工作包括:(1)12月份开设一次交流展示课活动,采用学生主体、学校主导、家长协同。(2)12月底各校做一个初步总结,形成总结报告。(3)中考改革启动后,参与学校校长分享学校经验。(4)下学期开设教学论坛。(5)学科教师调查问卷。
(供稿:教师发展中心 徐颖、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