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研修到精修有多远?
记锦绣幼儿园教师课例精修工作坊第五次活动暨结业汇报
发布人:俞大海
发布日期:2018-01-11
浏览量:23916
1月9日下午,锦绣幼儿园多功能厅,一场温馨又紧凑的教师研修活动正在举行。这是被冠名为“精修工作坊”的系列研修之第五次活动了,也是每次精修工作坊必安排的结业仪式。工作坊由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中青年骨干教师团队发展计划之“课例研究课程化工坊”团队策划与实施,本期和锦绣幼儿园合作,领衔导师和当天活动主持为教发院学校发展中心的科研员张娜博士。

首先登场做主题分享的,是锦绣幼儿园的汪培园长,她以《从研修到精修有多远》为题,讲述了本期课例精修坊活动的基本过程,以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她和大家一同回顾了一组数据、一组图谱、一组照片以及一组摘录,认为,通过精修坊活动带动了“师幼双主体”的发展:教师发现孩子的亮点,导师发现教师的亮点;是精修坊活动精密课程的设计、精良团队的组合、精心观察的研究、精致互动的评价,点燃和激活了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四大关键因素:知识、观念、能力和动力。
随后,锦绣幼儿园的李立、黄炆烨、王宁芝三位老师分别从个别化活动、多米诺集体教学的一课二研以及集体教学后对幼儿的进一步观察等角度,讲述了自己在这次精修工作坊中以“执教教师”身份参与的深度体验。她们不仅探索了图示在科探活动中的作用,更借助前测、学情分析、课堂及追踪观察等多种手段,持续关注幼儿的学习经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实践与反思在前四次活动中经历了数个来回,相信对她们今后的工作会多有帮助。
主题分享版块,两位观察员别致的发言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瞿婷婷老师用“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来解读幼儿在科学探究中的不同表现,潘静超老师则用“观察进化论”来描述自己在科学探究中观察角度的转变。可以说,历次的精修工作坊,重要的研修目标就是“通过专家引领与同伴互助,在游戏化科学探究活动中学习观察,体会观察的个性化概念及基本做法”。
汇报进入第二个版块——观点碰撞,场面变得热闹起来。由幼教教研员陆君珍老师主持,她们亮出小论坛的讨论话题是——合作探究推进幼儿的学习了吗?原来,在前四次活动,尤其是两次集体教学活动中,执教老师均选择了两两合作的方式让幼儿开展多米诺骨牌的探索,这当中,观察员们发现,有的组合合作默契,孩子们通过模仿、协作,自身经验得到明显提升;但也有的组合,无论是强弱组合,还是水平接近的组合,合作过程的不尽如人意,都减少了孩子的亲身操作、体验多米诺的机会,甚至有一些孩子完全成为旁观者。小论坛环节,锦绣幼儿园的四位老师(杨家茜、朱虹、宋莉、盛雯倩)各执己见,纷纷从自己掌握的证据(图片、视频等)出发,亮出鲜明的观点。陆君珍老师基于此,做了精当的点评,特别拿出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大家一起研读其中关于科学学习的内容,并突然袭击,请教发院科研员郑新华博士介绍中小学课程中如何解释合作探究。经过这番观点碰撞,大家并不急于得出一致性的结论,而是从中体悟平等、敞亮的交流之魅力。最后一个版块“实践反思”,又有四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来汇报自己经过精修工作坊的磨砺而获得的收获。其中章璐老师聚焦了“游戏化科探”这个本期工坊的主题;韩邱雯老师借助一张大表,对本次科探活动中幼儿学习的效果进行了量化检测;郑玉娟老师关注的是学情分析后的师幼互动,认为,只有把孩子放入“眼中”,师幼互动才会真正达成有效。本次工坊还有五位幼教中心组成员全程参与,她们的代表、华林幼儿园的严丽老师以“从无到有的收获”为主题,着重介绍了这一期工坊她学到的前测、后测技巧,认为尝试使用前测,可以让我们的观察更有目的性;而善于利用前测,能让我们的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己的教学行为,实践与反思在前四次活动中经历了数个来回,相信对她们今后的工作会多有帮助。
饱满的汇报,自信的表达,让所有在场的观摩者感染到了“精修工作坊”浓浓的学术气息。
活动的收尾环节,教发院的三位领导均发表了简短而有力的发言,给予工作坊的老师以鼓励。学校发展中心主任朱仲敏老师认为精修工作坊是一种创新的、跨部门合作的研修方式,体现了“真问题、真研修、真效果”。学校发展中心分管领导朱爱忠老师指出,教发院科研员、教研员们合作举办精修工作坊从第一期走到第三期,不仅培育了基层教师,也提升了自己;之所以有效,不仅是精密、精良、精心、精致,还做到了对教师研修需求的精准把握。教发院院长张少波老师在百忙之中赶来参加,他抓住了本场活动的三个关键词“观察”“合作”“探究”分别进行深度剖析,并鼓励大家继续将这种创新的教师研修方式做下去,做精,做深。
最后,领导们给每位精修工作坊的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大家一起合影留念,一起庆贺这难忘的时刻。
(供稿:学校发展中心 王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