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室”课堂教学应用中心组第一次交流活动
发布人:俞大海
发布日期:2018-01-15
浏览量:25234
随着“浦东新区市区两级示范性高中信息化建设项目”(简称“智慧高中”项目)的实施,如何更好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和设备,创造性地开展智慧教学成为今后阶段应用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深入探索其中子项目“智慧教室”在高中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项目组经过前期招募与报名工作,成立了“智慧教室”课堂教学应用实验校及教师应用中心组。2018年1月10日下午,在上海市上南中学举行了“智慧教室”课堂教学应用实验校及教室应用中心组第一次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由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信息中心组织实施,浦东新区17所市区两级示范性高中的60多名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有四项内容:中心组成立背景及下学期工作计划说明;智慧教室设备及平台功能应用培训;智慧教室学科教学应用经验交流;视频会议系统使用说明。

首先,会议组织者教发院教育信息中心刘惠琴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智慧教室”教学应用中心组成立的背景。作为“浦东新区市、区两级示范性高中信息化项目”中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26所高中智慧教室中都已配备了触控一体机、电子绿板、实物投影、智能录播、教学互动等多种软硬件设备,集成了多种功能,融合了多项具有前瞻性的新技术新设备,对课堂教学实际操作的教师和学生来讲,是新事物,也是新挑战。通过前期应用走访调研,各校都已不同程度地开展应用,进一步推进智慧教室应用的意愿较为强烈,但各校应用状态也有较大差异:部分学校重视应用,融入教师专业发展管理,有序推进校本应用;部分学校处于起步应用阶段:只用于教学录播,只有个别少量教师应用,只用于传统的展示教学,而没有尝试基于终端的教学互动等;部分教师出于个人兴趣,学科教学应用有亮点有特色……为了进一步推进高中智慧教室在各学校的应用,该实验校中心组成立的目标,就是要智慧教室要在“应用推动创新”指导思想下,让设备“亮”起来,让师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深入而广泛探索智慧教室中设备、平台、资源在各学科中的有效应用,积累学科教学案例;通过学校和学科教师间的定期交流,探索智慧教室在高中学段学科教学的有效应用途径。

在智慧教室学科教学应用经验交流环节,共有三位老师进行了经验分享。先是上南中学闵振宇老师进行了主题为“基于智慧教室的课堂教学”的分享交流,她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信息科技学科教学经验:如何在智慧教室中创建有意义的教学环境,通过分组教学、小组讨论、轮流发言,作品点评等形式,利用电子绿板、link无线互联软件等将算法知识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启迪学生探索;在教学中保留了学生传统书写习惯,纸质作答拍照上传点评,节省了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学生合作学习。

接着,杨思高级中学常永和老师通过“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反馈”这一主题,向大家介绍了物理教学中如何利用智慧教室SmartClass Teacher 教学互动软件的应用经验。其课堂练习功能对作业进行高效反馈,客观题自动批阅,正答率和错答率一目了然,老师通过平台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即时反馈,可以有针对性地讲评题目,大大提高教学效益。在此基础上,常老师还分享了“作业盒子App”的使用,其与知识点关联、难易程度不一的海量题库方便教师选择合适的题目,降低了挑选题目的成本;客观题自动批阅,结果即时呈现,减轻了教师作业批改量;随时随地移动办公,把老师从办公室和办公时间中解放出来,充分利用了教师的碎片时间。

其后,上南中学申达昌老师分享了智慧教室配置的云资源平台的校本实践经验,介绍了如何利用云平台进行教学课例的积累和分享,并展示了如何借助智慧教室中的视频会议系统,开展跨校教学观摩研讨的操作方法。
整个活动过程中,老师们积极参与、踊跃互动,现场氛围活跃。活动最后,刘惠琴老师对今天的活动进行了总结,提出今后智慧教室教学应用的进一步探索建议,如新型交互型态中多屏的合理分配和应用(更丰富的教学信息,多元的教学资源同时呈现对学习活动的影响)、白板交互功能的进一步适切应用(更自由支持教学的互动生成)、教学互动的学科应用(基于1:1移动学习终端的交互、移动终端的传屏)、学科APP资源工具的教学应用、新型技术工具的应用(如协作编辑工具、可视化思维工具)等,希望老师们积极实践,紧紧围绕“为什么用,在何处用,如何用,起到什么作用”去深入探索技术的有效和创新应用。
(供稿:教育信息中心李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