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8日下午,浦东初三数学学科的优质资源“送教到校”活动分别在A、B、C、D区四个片区的新港中学、侨光中学、杨思中学、浦东模范中学同时开展。此次“送教到校”活动,力求通过对专题的研究,为综合复习提供方向,促使初三学生把握和理解学科“双基”的要求,提高学生审题、解题等能力。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初中数学教研员曾文洁和主讲老师们一起确定了8个讲座专题,每讲内容包括:核心知识要点、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典型例题及数学思想方法。根据教学基本要求来定内容,内容应覆盖学科知识的主要内容。各个片区的数学教师就近参与教研活动。
每个片的活动都包含课堂教学和专题研讨两部分。先由主讲教师根据专题设计内容上一节课,课后分别就自己设计的专题意图和作用及使用进行介绍。现场教研的教师们交流研讨后,四个片区的主持人:区数学学科带头人书院中学张爱军老师、区初三数学中心组成员临港一中李亚兵老师、上海市市实验王海生老师、金杨中学阳吴宝老师对课和专题资料的设计进行了点评。

“送教到校”的专题选择及设计,给教师们专题设立提供了专题复习的一些视角和做法:挖掘教材内部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专题,或丛章节知识的对比使用建立专题,或丛数学思想方法贯穿内容的角度设立专题,还或者从学生思维表达与书写研究建立专题,专题的设计重在指明方向,提供研究视角和做法。深受教师们的欢迎。

曾文洁老师的专题《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研究和应用》设计源于对教材内部之间的联系。架构七年级所学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知识与九年级所学的“锐角三角比”知识之间的联系,将两者融为一体,来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确定所需要的元素,三角形形状、大小确定就能解此三角形。专题设计帮助学生打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在具体问题情景中体会角色的转化。
周浦实验的王剑峰老师的专题《数形结合思想在函数背景中的应用举例》力求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使问题迎刃而解,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很广,本专题立足于重要的基础知识函数,结合具体图形,研究数与形之间灵活切换的方法和路径,使学生更好地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函数问题。

澧溪中学王秀华老师的专题《如何进行分类讨论》让学生学会并提高利用数学思想方法在错综复杂的题海中形成初步建模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数学的题型变化中寻求不变的数学思想方法。专题针对初中数学中常见的几种分类讨论问题,教学中教师因势利导,重点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进才北校陈海峰老师的《相似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专题,主要围绕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来解决相关的计算问题。解题围绕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选择进行比较研究,归纳解决这类问题的常见方法,让学生有路可循,有法可依。

张江集团学校的黄喆老师《几何论证的分析与表述》专题既关注分析证明题的思路,又对几何证明表述进行了研究与教学。几何论证的分析与表述都是数学逻辑思维的体现,蕴含着思维的价值,如何有法、有序的将数学思考呈现出来,使学生在几何表述时严谨、有效、简洁而有完整。
建平实验马英梅老师的《特殊的四边形的证明》专题,以证明四边形为菱形的一类几何证明题为引,从图形分解与组合的角度,将复杂图形中分离出基础图形。根据所选的特殊四边形判定定理的不一样,思考角度与收集条件组合使用的意识也就不一样,比较方法的差异,并灵活地选择证明的策略和方法。

浦东模范中学吕春明老师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角问题》专题,梳理了与求点的坐标建立联系的常用解法,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角相等条件转化为线段的数量和位置关系,从而求出点的坐标的几何解法,提升问题转化能力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提高解决代数几何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建平西校张彩明老师设计了《如何解决与圆有关的问题》专题资料。从与圆有关的角切入研究,从角的关联性角度思考知识之间的联系性。问题呈现看似以圆为背景,但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将曲线型问题转化为直线型问题解决,抓住角之间的数量和位置关系进行有序思考。
此次初三数学“送教到校”活动的开展,受到学校和教师们的欢迎,区域教师共享优质资源;为初三数学教师们专题研讨搭建交流平台,加强了校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与共同发展;“送教到校”活动对提高教师专题复习方向、专题设计、研究、执行能力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联合撰稿:浦东教发院 曾文洁/新港中学潘虹/侨光中学 金晓徽
杨思中学 付淑红/浦东模范中学 吕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