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1日,学校发展中心组织部门学习活动。会前,院党委委员朱爱忠老师介绍了“万名援藏援疆教师支持计划”浦东新区选派通知的情况,传达了上周五院务扩大会的精神。
此次,部门学习活动与学校发展中心党支部联合举办,特别邀请了中心两位老党员、也是在春夏之交走向退休新生活的老同志:曹明和杨建荣老师,请他们以“传承与发展”为主题,畅谈自己的工作历程和人生体验,为部门的年轻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首先分享经验的是资深科研员曹明老师。他以《读书做事做人写书》为主题,陈述了自己“成就服务对象,促进自我成长”的工作信条。其中入党近24年的回顾与启示,更是让我们看到一位老党员的初心。
曹老师最初的目标是争做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后来是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和优秀的科研员。刚工作时,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很快成为历史教学骨干。当年,他带的班级,平均分、合格率均名列前茅,超过了当时的县中。多年的历史教学生涯,曹老师取得了诸多荣誉,是名副其实的区市级优秀历史教师,学科教学大奖赛获得过市一等奖。
到教科室工作之后,曹老师的目标变成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员。他曾被当年的社发局借调两年,做了大量的宏观政策研究工作。回到教发院后,做过行政、党务等多种管理工作,长期分管二署初中的科研工作,指导近400项左右中小幼课题,带教区青年教师骨干班学员200多名,指导科研成果或独自承担成果获区市长三角等第奖近百项。
曹老师既幽默风趣,又干货多多。比如,他让大家猜猜:我有多少个孩子?原来,他指的“孩子”是和基层一起打磨的科研成果著作,确实,每本书,他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精心呵护。他还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理念:1.绿色科研;2.快乐科研;3.和谐共发。这些实实在在又富有启发的思想,让现场的老师们很有共鸣,掌声和笑声不断。
随后,杨建荣老师做了简短分享。杨老师谦逊地说:经验总是有历史的局限,还是实践出真知;关于干训的经验,还是要从干训的角度看,一个比较核心的经验是,干训的工作一定要基于需求展开。
杨老师分析了干训的需求特点:干训工作往往是上级布置下来的;按需培训,往往是一维,干训的需求,既有来自对象的,也有来自领导的。这就需要我们要把握好多维的需求。
杨老师说,虽然当初是被动地选择做教师,但工作一直非常努力,教学竞赛获得优胜,很早被作为教育局的后备干部培养。走上干部培训道路后,开始做村校培训,自己也成为了多面手,做越来越多专业的事情。
回顾一路根据工作需要,从关注培训模式,到做大量的校长培训项目,杨老师积累了一整套做法和成效。关键就是基于需求,在此基础上把一个个环节做好。提到做过的各种项目,杨老师如数家珍,很多创意都是自己下功夫设计出来的,也开发了一系列的管理工具。关于名校长的培养,杨老师强调两条指标:学术影响力、办学影响力。很多名校长都从这些培训班里慢慢走出,大家一起开发课程、写书,梳理总结办学经验。
杨老师最后总结干训和科研工作的共性,他认为是必须要落到实处,敏感点是需求。如果找不到需求点,那么可能付了很多努力,也不一定会获得承认和肯定。
学校发展中心主任朱仲敏做了简要的总结,他首先感谢两位老师的分享,也感谢他们多年来在部门里的贡献。对于曹老师的分享,他提到上次在工会活动中听过部分内容,这次更系统地听,感受更加强烈,认同曹老师的许多经验和理念。而杨老师的分享虽然简短,但直指干部培训的核心经验——基于需求,特别值得年轻人继承与发展。
传承,是教发院的优良传统,一代又一代的“老法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毕生的经验分享给年轻人,保证了无论机构如何变迁,教发院的核心职能始终得到有效的发挥。发展,则是教发院的未来所在,相信学校发展中心的中青年教师都会接过老一辈的精神接力棒,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齐心协力,把每一项工作做到更加精致,更加高效。
供稿:学校发展中心 殷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