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下午,浦东新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研讨活动在江镇中学如期举行,与以往教研活动不同的是:两位执教老师分别来自市、区两级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我区19所上海市初中“强校工程”和区10所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的相关老师均参与了活动,再加上部分非强校工程的教师,合计60多位。
本次活动由区教研员张曦老师主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教学实践”这一教研主题,以六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为研究平台,探索在生源相对比较弱的一些学校,如何基于学生实际开展有效教学,提升学科的核心素养。活动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基于教研主题的教学实践展示,由两位老师执教;第二部分:在说课评课的基础上,教研员对第七课的教学提出建议。
教学展示环节,首先由江镇中学褚佳雯老师执教了第七课的第二框——《爱在家人间》。课前褚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并结合调查结果,针对性地编写了符合“随迁子女”实际的典型情境,随后以此为主线,推进教学。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设计了“问题链”,提出:情境中的亲子冲突是谁的错?错的原因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化解亲子矛盾的策略。课堂上,孩子们畅所欲言,纯真而质朴童言童语中,有困惑、有不解,也有埋怨,而这些也在褚老师读完一条条家长留言后,转变为孩子们对父母爱的理解和渴望!课堂最后,当孩子们再次看到自己父母辛苦工作养家的照片时,这时的课堂有短暂的留白,在轻柔的乐曲声中,能听到嘤嘤的抽泣声。也许,此时的泪水便是家人间爱的“告白”。
同样是亲情的主题,竹园中学张红艳老师执教的是第七课的第三框——《让家更美好》。虽然是借班上课,但经验丰富的张老师通过自我介绍以及自己家庭的基本情况,很快地就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在她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们从一开始的怯场羞涩变得愈发自然大方、积极主动,在这种师生良好的互动交流中共同提炼出了现代家庭的特点。随后,张老师通过“毛毛的烦恼”这一典型案例引发学生思考,懂得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会带来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可以化解矛盾,爱在沟通中加深,更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家庭变化,作为家庭小主人,要承担好家庭和谐的责任。最后,张老师还设计了一个课外实践作业,要求同学们与家人一起设计一个“宣传垃圾分类”的方案,课内外相结合,体现新教材教学的活动性和实践性特点,同时也体现了现代家庭的特征。
课后,两位老师汇报了教学设计思路,与会教师在听课的基础上进行了研讨。康城学校应亚丽、教发院附中贺红老师做了主题发言,她们就褚佳雯老师课前进行的问卷调查和张红艳老师课中进行的现场调查;选择并设计贴近学生的案例启发学生;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采用结构化板书等方面给予高度评价。
最后,区教研员张曦老师从单元设计的角度,对第七课“亲情之爱”教材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课堂展示课和说课评课内容,对新教材实施的提出了建议:1、教师要在研究课标、教材和教学对象基础上开展教学设计,尤其要重视课前调查,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和思想困惑,这是基于学生开展教学的基础。2、学习活动设计路径要实现从核心知识向关键学习活动的转变,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活动化、活动序列化,引导学生对真实的、具有思维含量的情景的分析、反思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3、新教材的栏目很丰富,我们的学科是一门活动型课程,需要创设活动的平台,但是如果缺乏重点,就会杂,教学也容易浮在表面,为此,张老师提出,使用时要学会取舍、整合和借力。
次教研活动,教师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学相长,在意犹未尽的慨叹声中,同仁们依依不舍的互道珍重......岁月静好,未来可期!相信《道德与法治》学科在新形势下,我们的课改会迈向一个崭新的高度!同仁们:任重而道远!
供稿:浦东教发院 张曦
江镇中学 褚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