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研的深入开展,学校对科研的要求不断提高,迫切需要一支懂得科研理论和方法,能开展课题研究的骨干力量。而做课题、搞科研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帮助教师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有效途径。
基于这样的认识,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继续开办第24期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骨干培训班。经过遴选,来自中学、小学、幼儿园、职校共77名教师被录取为第24期培训班学员。值得一提的是,继去年起对“强校工程”实验校实施招生倾斜以来,24期进一步加大倾斜力度,对实验校报名学员实行全接纳,本期共有12名学员来自市级实验校,另有1名学员来自区级实验校。
2019年10月17日上午,第24期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骨干培训班在峨山路一楼半会议室举行了开班仪式,由学校发展中心张娜博士主持,学校发展中心王丽琴副主任、部分科研员、全体学员出席。

开班仪式第一项议程,由来自市强校工程实验校、上海市绿川中学的顾谨佳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她的课题成果《游戏对小学五年级英语词汇学习影响的实践研究》。她从研究背景、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及研究结论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顾老师是第23期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骨干培训班学员,经过一年时间的学习、磨砺,从一个“科研小白”到完成一篇有质量、可分享的课题研究报告,培训班的学习经历对她的成长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来自教发院对口支援的“强校工程”实验校、教发院附中的秦川老师,代表第24期学员在开班仪式上做了简短的发言。她说,这次培训不仅是我们学习的机会,还是我们停下来、想一想的契机。没有结茧成蛹的积淀,怎会有破茧成蝶的灿烂。教师是基于研究的职业,课题驱动、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师必须研究教育,必须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我们要在近一年的学习过程中观察、思考、改进、创生,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获得新的成长。
教发院学校发展中心王丽琴副主任也做了发言。她回忆了“浦东新区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骨干培训班”的发展历程,历时23载,从未中断。这个在新区有一定知名度的培训班之所以深受欢迎,源于一个“实”字,表现为培训内容“实”:历年的培训班都有三块培训内容,一是教育科研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二是课题研究,学员能独立选题,设计研究方案,并实施研究;三是研究成果总结。培训方式“实”:充分关切到了学员的工学矛盾,多年来坚持在线研修与线下研修相结合,并不断根据变化的情况进行调整。23年的坚持与积累,该培训班为浦东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了一批掌握教育科研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独立进行课题选择、方案设计、研究实施、资料整理和论文撰写的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骨干,学校科研工作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班主任张娜老师随后进行了细致的班务说明,从考勤管理、请假制度、课程设置等方面为学员答疑解惑,鼓励大家克服工学矛盾,珍惜学习机会,顺利完成学业。
开班仪式结束后,培训班的首日培训便正式开始。上午,王丽琴老师以《论文写作与课题研究的交互生长——教师研究漫谈》为题,为学员梳理了论文写作与教师课题研究的关系,鼓励大家在两者的交互“磨砺”中快速成长。下午,原学校发展中心副主任吴为民老师为大家做《课题选题》的讲座,作为资深科研专家,他的讲座以严谨的逻辑、丰富的案例、亲切的讲解深深吸引了听众,把学员们不知不觉中引进了课题研究的大门。
供稿:学校发展中心 赵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