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下午,以“理解教材意图实施学习活动”为主题的第十一届浦东教学展示周——道德与法治专场活动在张江高科实验小学藿香校区举行。本次活动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上海师范大学陈静芳教授、张江高科实验小学陈飞校长、区学科中心组成员参加了现场活动,各校教研组长和任课教师通过在线教研钉钉群观看直播。活动由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安林晓老师主持。
立足学情 展开教学
张江高科实验小学的周孙鑫老师和潘王平老师分别执教三年级上册《心中的“110”》和四年级上册《当冲突发生》,两节课充分展示了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周老师课前详细解读了本课教材和教参,对教材和学情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课的三个教学目标。在授课的过程中,周老师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发教学资源,整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让生活中的场景成为了鲜活的资源。四个情境的演绎帮助学生了解了不同情境下与陌生人交往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潘王平老师在对教材和教参进行缜密分析后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掌握化解冲突的基本方法。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们能掌握这项能力,潘老师立足于学情,课前开展了小调查。课堂中,通过情境辨析、案例讨论、亲身体验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懂得该如何正确处理冲突。潘老师将课堂知识与学生生活结合在一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是教导学生们要善于选择合适的方式去处理冲突。
主题讲座 示范引领
展示课后,浦东教发院安林晓老师围绕《同一主题在不同年级的教学衔接》开展微讲座,并就“为什么”和“怎么做”两个方面进行交流。
首先,安老师按年级对《道德与法治》低年级、中高年级同一主题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安老师提到,在进行同一主题不同年级教学衔接的过程中,要针对各阶段不同的课程标准,从教材内容呈螺旋上升的分布特点出发,分析内容结构,理清内容层次,明确内容定位,尝试探索同一主题在不同年级、不同单元的教学衔接。其次,安老师在指导同一主题的教学过程中,提出了“三步走”的方法,将衔接思路分为梳理内容、比较异同、明确定位,并在微讲座中分别以家庭领域、生命与安全教育内容为例,帮助全体道法老师更好地理解同一主题在不同年级中该如何进行教学衔接。
专家点评 醍醐灌顶
上海师范大学陈静芳教授在评课环节高度赞扬了两位老师的教学展示课,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把教材中的案例、故事、文字、图片充分利用起来,在合理利用课本资源进行课堂活动的同时又能融合创新元素,体现了智慧论的教材观。陈教授从“预设与生成”“课堂开放性”“教学整体性”这三个最常困扰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出发,为道法老师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得到了诸多启示,知道了如何进行单元视野下同一主题在不同年级的教学衔接,对“预设与生成”“课堂开放性”“教学整体性”三个方面有了更深刻的思考,相信通过此次活动能促使老师们在教育实践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撰稿:浦东教发院 安林晓/张江高科实验小学 胡佩云 潘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