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下午,浦东智慧校园建设系列展示活动(第三场)在上海市浦东模范中学举行。华东师范大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荣良教授、初中教育指导中心姜琳副主任、教发院教育信息中心谢忠新主任、教发院学科教研员、智慧校园建设项目组老师,浦东智慧校园建设项目学校,浦东复旦附中教育集团,浦兴学区、沪东学区及其他相关学校信息化分管领导和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教发院教育信息中心李艳老师主持。
本次展示活动分为两个部分:智慧课堂教学展示和论坛研讨。
智慧课堂教学展示中,共有四节展示课。分别是:范秀秀老师执教的物理课《探究并联电路的特点》、许蔚老师执教的语文课《章回体小说人物形象赏析》、陈真老师执教的信息科技课《人工智能中的图像识别》,以及王宇豪教师执教的体育课《耐力跑》。
四节课从不同的课型,运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展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我们既看到了智慧课堂教学平台作为常态化运用工具,覆盖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流程,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打造全员参与、互动生成的课堂;还看到了学校人工智能教学渐入佳境,师生通过平板与机器人实时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创新素养的培育;还有体育课堂实时运动数据采集,让学生运动数据可视化,帮助教师开展因材施教。
在论坛研讨部分,跟随浦东模范中学智慧校园建设视频的镜头,参会老师们全方位感受到“智慧中的模范风采”。人脸识别班牌系统、人脸识别访客管理、大数据展示终端、阅卷仪、学生全景摄像头、常态化互动教室、AI录课工具、未来教室、智慧体育课堂、人工智能实验室等环境、设备的建设和应用,让模范中学的教育教学插上智慧的翅膀。
紧接着,模范中学吕春明副校长、信息科技陈真老师、体育教学周欣老师代表学校依次分享了他们的实践经验与思考。
吕副校长以学校管理者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智慧校园建设的路线和成效。项目围绕着智慧校园“1124”模型,以具备高阶思维认知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智能教学与研修、智慧管理应用、智能学习与评价、校园生活与家校互动四大应用服务,着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其中,“模范学生”评价智慧化,提升模范教育的品质,是学校智慧校园的建设亮点!而陈老师和周老师,作为智慧校园的实践者,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分别谈了人工智能教学设计与思考,基于智能手环的运动数据采集的分析与应用。基于此,他们还谈了智慧校园建设对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的深切体会。
智慧校园建设不仅改进了学校的软硬件环境,更重要的是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今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量的飞速增长和快速流通,产生的数据量越来越多,信息交互逐渐趋于可视化和数据化。信息素养在大数据时代还需要有一种延伸与拓展,就是数据素养。教发院教育信息中心谢忠新主任以前沿的视角做了关于《智能时代的教师数据素养》的微报告。他提出:教育正从传统教育向智慧教育转型,呈现出科学化、精确化、智能化、个性化的特点。多元数据驱动的教学将成为未来教师开展教学实践的主流,教师能够通过数据平台和多种工具获取多样化的学习数据,打破以往主要依据经验和观察等方式进行教学决策的惯例。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数据意识、数据思维和数据习惯,会读懂数据可视化结果,才能开展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与管理。
华东师范大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荣良教授充分肯定了浦东模范中学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成效。王教授认为技术是有温度的,不同学校有不同的校园文化,浦东智慧校园建设每一所学校都要有自己的应用亮点。浦东模范中学紧密结合学校“向着模范生长”的办学理念,依托丰厚劳模资源,构建“模范学生”评价系统,让评价过程可视化、数据化,从经验主义走向数据主义,从宏观群体评价走向微观个体评价,从单一评价走向综合评价,提升模范教育的品质。
浦东模范中学魏澜校长对专家点评作出回应,魏校长从学校发展历史出发,分享了如何抓住信息化这个学校发展的引领点,如何进行智慧校园顶层设计,如何寻找适合本校师生的信息化软硬件产品,如何激发师生智慧应用的热情,让学校实现弯道超车的实践经验。
最后,初中教育指导中心姜琳副主任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姜副主任认为智慧校园是学校教学、管理、服务模式的新变革,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顶层设计和实际需求的结合,以应用服务为引领,以数据驱动创新,数据素养提升,实现智慧校园的理念更新、模式变革和体系重构。姜副主任希望浦东模范中学的智慧校园实践经验将来能辐射到更多的学校中去。
智慧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范式,区域和学校将继续共同研究与实践,开创浦东智慧教育的美好明天!
供稿:教发院教育信息中心 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