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上海重启了在线教学。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在线教学中的优势,发挥数据在教学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在线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浦东教师思考的问题。
浦东数字化转型试验项目实验校借助 “备课助手”“教学助手”“作业辅导助手”三个助手教学平台,充分利用平台备课资源,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对教材和课堂的理解和驾驭能力;运用互动课件,努力提升课堂互动质量,充分利用实时学习数据的统计,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学—讲—评”模式的云端联动;布置基于学习诊断目标的1对1作业,精简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精准辅导和补救。
一. 借用“备课助手”提升教师理解,提高教研质量。
课前实验校教研组教师通过登录平台,浏览推荐的优秀教案,对照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基本要求、本体性知识、设计背景和思考等内容,观看空中课堂教学视频切片,与平台、与教师进行对话,研究“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等问题,提升对课标、教材和课堂推进的理解。同时基于学情,正面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推荐教案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修改并形成适合自己学校的个性化设计。
如四年级下《解决问题(1)》第三课时为例,通过“备课助手”熟悉教材分析,知道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为:借助树状算图理清数量关系,学会解答用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通过学习确定问题的解决步骤与方法。再根据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现有基础以及薄弱之处,进行教学设计调整,设计多项互动任务,将学习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问题思考,自主探究解决策略,并在实际应用中优化算法。
二.妙用“教学助手”,关注互动和数据,实现精准教学。
在线教学让每个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清晰地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情况,从而实现精准教学是减负提质的关键。实验学校通过实践和研究,探索和总结了“学—讲—评” 模式的云端联动。所谓的联动是互动的进阶版,是充分利用 “教学助手”实时捕捉、数据分析等功能,清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数据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资源运用于再学习和再讨论,为互动开辟了更多的空间。
“学”是指教师利用平台的互动课件,下发互动任务,学生自主学习和完成互动任务或学生观看空中课堂视频后利用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回顾和要点梳理。“讲”是指充分利用“学”的过程中平台记录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数据,教师基于学习数据,选择典型的生成资源让学生自主进行互动讲评,教师适时进行学法归纳、主要错误的分析、讲解等。“评”是指依托“教学助手”中的练习互动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中巩固、反馈。教师根据平台统计的达成度等情况的数据,聚焦学生“生成问题”,进行师生、生生的精准点评。
如四年级《小数的意义(测量活动)》这一课中,发布了三个“学—讲—评”的互动任务,从课的伊始至结束,改变了在线以往学生“观课”的习惯,“做”、“想”贯穿全课,学生由始至终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在学生完成每个互动任务后,都能得到了大量的生成性资源,教师也能够马上了解完成任务的人数、具体的答题内容,及时把握学生学习情况。通过分析筛选,在学生生成资源中选出了两张具有代表性的答案,把生成性资源变成课堂的一部分,分别展示了这两张答案,引导学生聚焦关键进行交流,不仅学会了正确测量后用小数表示,而且发展了归纳、比较等关键能力。
三.布置课后1对1的辅导练习,实现精准辅导。
发挥作业巩固、反馈、学情分析、再学习等功能,“作业辅导助手”提供了较好的依托。教师基于学习内容、教学目标,选择平台作业诊断目标和相应的作业(严控练习题量和时间,每个目标5题左右),让学生在课后解答。基于解答产生的数据,教师充分分析平台反馈的数据,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掌握情况、班级主要问题、学生个体主要问题、共性和个性的主要错因等内容,针对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和反馈,拾遗补缺,也可以为后续教学提出警示和改进意见,体现“数据呈现下的问题发现”,实现“用数而思”,提升作业的效益,体现学生在作业中发生再学习。
如《小数的意义(测量活动)》一课后教师布置了5道题目。学生利用平台独立完成,在作业完成后,教师把达成率80%以上的作业,让学生在平台上自主订正,订正有困难的,可以按提示的按钮,自主再学习后再订正。达成率低于80%的作业,采用集体分析反馈的形式,并在平台上选择相应内容自主补救。
数字化转型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尝试了多种教学场景,在线教学还在继续,项目组将不断探索,发挥数字化教学的更大价值。
供稿:朱伟
审核:章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