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5日,浦东的老师们结束了一周忙碌的线上教学工作,在15:00-17:30这两个半小时,选择放弃休息时间,来到腾讯会议室,参加教发院学校发展中心举办的一场以项目化学习为主题的研讨会——“遇见”线上教学 “看见”项目化学习。这是区级重点课题《基于“共同体”区域推进项目化学习的专业支持路径与策略研究》课题组策划、实施的第三场主题论坛,也是第一次完整搬到云端进行的专题研讨。约388名区科研员、区教育科研中心组成员、项目化学习区实验校教师参与本次活动,为这个特殊时节的特殊周末抹上浓浓的学术味道。

【引导讲座】
会议由教发院学校发展中心副主任王丽琴主持,她先简单介绍了活动的背景,讲述议程做调整的缘由——原主持人、专题讲座的主讲者杨海燕老师奔赴抗疫一线、下沉居委同作息。随后,王老师作了主题为《疫情下的教师项目化学习:“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引导发言,以最近大家非常熟悉的社区团购行为为例,带领大家了解、重温项目化学习的核心要素和重要特征。这样的开场牢牢吸引了在线参与的老师们,大家纷纷在聊天区域发表感想,表达对项目化学习价值的认同。

【案例交流】
首先登场的是明珠临港小学的蔡红婷老师,她以《玩具发明家——治愈系解压小神器》为主题,从项目背景、驱动性问题的确定及解决子问题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活动项目的问题来源和开展进程。从工作组的精心准备、开展活动时的师生互动、学生提交的阶段研究成果和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架等材料中可以看出,学生真正做到了从真实问题出发,经历心理健康自我认知、直面压力的存在、寻找缓解压力的方法、分析解压物品的原理并运用所学酝酿设计小神器的过程,明珠临港小学的师生团队正稳步推进此次项目化学习活动。

第二个发言的是竹园小学范君英老师,主题为《一起报团——-线上学习背景下“一张报纸的诞生”项目学习的转型与深化》。她的发言聚焦线上学习背景下项目化学习的转型与迭代,从学校已有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一张作文报的诞生”为出发,生成当下疫情背景下“一起报团”的项目实践。项目组从课程标准出发,通过对习作知识的科学梳理和纵向整合,让学生继续在一张报纸的项目学习中,得到学科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双提升。让一张报纸的迭代研究呈现出多维、多面、多点的学习空间新样态,助推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新转变。

居家学习期间如何开展PBL?唐镇小学的陆燕华老师紧接着分享了该校的中草药课程“阳台种植”活动案例。疫情期间,唐镇小学项目化学习团队设计了“五自五助”居家项目化学习路径:通过“伴学单助选、微信群助立、资源包助探、教师团助创、公众号助媒”“五助”,学生在“自发选择主题、自立项目、自由探究、自主创造、自媒发表”的“五自”过程中解决疫情期间居家自主学习的诸多问题,实现心智自由的自主学习。

已经开展过项目化学习的学校和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印象,评价是项目化学习非常重要的实践点,也是研究的难点。福山证大外国语小学王淑芬老师的案例交流就紧扣评价主题——《学习式评价如何融入学科PBL》。她从团队评价的自我选择和调整、“问题墙”评价支架的探索、反思表法的运用与改进三个方面,谈了团队将“学习式评价”融入高年级学科PBL的实践与思考。学习式评价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评价而进行的评价,能着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自我反思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能客观真实地评价学习者在项目中体现的大概念迁移能力的水平。

【专家点评】
精彩的案例分享之后,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科研员郑新华和殷凤老师分别进行了点评。
郑新华老师认为明珠临港小学和竹园小学的两个案例都呈现了项目化学习的主要过程,三方面的要素都通过鲜活的学生学习痕迹和事实进行描述和分析,充分体现了“学生视角”。两个案例也各有所长:“减压神器”重点关注驱动性问题设计中的“师生碰撞”,进而精准聚焦问题的学段差异化解决策略;“一起‘报’团”则聚焦项目的迭代发展,将疫情特殊性带来的挑战作为迭代的现实依据,包裹了更多的知识进入大概念,项目2.0版为学生高阶认知策略的新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殷凤老师认为唐镇小学和福山证大都从线上教学实际出发对接项目化学习的做法,有很多优点值得学习。“阳台种植”项目切入点切合现在的线上教学,充分体现“自主”和“资助”,通过将绿植种植从学校迁移到家庭,学生自主,老师助力,活动设计从实际出发,从学生能力发展出发,线上项目流程清晰。福山证大的学习式评价研究基于学校课题而开展,整体内容充实,基于学校开展学科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从学习评价改进的角度进行突破,详细阐述项目化学习对师生的促进作用。两案例可贵之处均为可参考,可借鉴。

【分组研讨】
研讨会的第三个环节是分组讨论,所有参会教师随机分成3个小组。郑新华老师带领的小组,康城学校谈佳、竹园小学范君英、罗山幼儿园纪多敏等老师分别从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感受、困惑、以及如何应对等角度发言,尤其围绕教师个体如何在学科内开展小规模的项目化学习展开讨论。王丽琴老师带领的小组,参与教师对唐镇小学、福山证大两个案例很感兴趣,两位发言人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做了补充,第二中心小学杨静老师也就自己承担的市级课题中项目化学习的评价版块如何设计和实施,基于四则案例进行了精彩发言。留在主会场的教师则跟着严红老师一起讨论了疫情之下的减压策略,严老师以资深心理咨询师的经验与技巧,帮助大家学习如何进行身心健康的守护,不少老师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减压诀窍。

【总结发言】
教发院李军副院长发表了简短而温暖的讲话。他充分肯定此次活动的精心设计和开场引导,高度评价四则案例分享,认为借助杨海燕老师主持的区级重点课题,来帮助学校更好地推进项目化学习,非常有价值;在这样的特殊时刻,老师们还在持续思考和推进此专业性工作,非常的难得。他特别强调每位老师要紧紧围绕初心,去设计和开展项目化学习,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也要认真思考项目化学习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着力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核心素养等。他期待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三类项目化学习的特点、要素,使项目设计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情景紧密联系,让学生能亲身参与、充分自主。他也祝愿大家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多多保重自己,平稳地度过这一段时间,一起迎来线下相会的美好明天。

联合供稿:教发院:王丽琴 郑新华 殷凤
明珠临港小学:蔡红婷 竹园小学:范君英
唐镇小学:陆燕华 福山证大外国语小学:王淑芬
审核: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