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8日,浦东新区开展了“‘双新’背景下的历史文本解读与教学研究”主题教研活动。活动旨在从文本解读和单元教学两个视角,探讨如何诠释历史和培育素养问题。区内外120多名教师在线先后聆听了同伴互助的分享讲座、专家指引的高端报告,而后参与在线交流。
第一场由上海市实验学校佘文骅老师分享了《历史教材视阈下基于核心素养的文本解读》。佘老师紧密围绕五册教材,从工业革命影响引入,并从教材编写者视角去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最后还提醒我们应该贯通5套教材去认识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全球贸易扩张、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多方面的影响,要从整套教材去梳理相关信息,对照表述,发现多元的历史解释,才能整体把握历史全貌。
除此之外,佘老师还建议把新教材和旧教材展开比较。新旧教材对某些问题的视角存在微妙的差异。例如谈到工业革命后期产生的垄断组织的影响,华师大版教材关注的是社会发展的健康稳定,而统编教材关注的是国家治理中的公平公正。这在历史解释时需要给予相当的注意。
在解读正文时,一定要注意教材观点的表述。例如第一课“从部落到国家”子目中,统编教材增加了“万邦时代”,对“万邦时代”的新表述进行了解读,讨论了早期国家产生的问题。佘老师认为,类似的正文表述上的微妙变化在教材中比比皆是。他指出,对教材历史观点的表述,要关注历史的视角与逻辑;对教材中的历史评述,要从主观意图与客观事实去评价,能基于唯物史观解释。佘老师还发现,除了正文,教材中出现的许多核心概念的解释有时候会出现在比较隐蔽的地方,比如出现在学习拓展中。所以解读教材不仅仅要读正文,还要读各个栏目。对教材中的史事的表述,须把握重要的历史概念,可从三级目录、单元导言,乃至有关栏目中的专家观点去细读。在阅读教材文本和栏目中的史料时,佘老师认为,我们要注意多重文献既存在互相印证,也存在互相补充。而对于教材中出现的史料,我们可以从出处来解读它要体现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视角。为此,佘老师还结合相关案例,示范了如何解读文本。尤其是依据教材中四幅漫画蕴涵的史事,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做了精彩的解读和如何使用的示范,给同仁提供了很多启发。
第二场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月琴作《践行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专题讲座。李老师从理论、路径、案例、评价、迁移、运用等环节作了较为系统的诠释和示范。她认为,历史学科深度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围绕“中外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中的学习主题,运用历史思维和历史学习方式,把握历史学科本质、逻辑、思想和方法,形成具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过程。如果说深度学习是一种教学理念,那历史深度学习的践行,则在于高中历史的单元教学。通过单元的形式,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进而能揭示出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体现“双新”形势下“纲要体”历史教学的宗旨和价值追求。
李老师重点从历史单元教学作用、特征、类型,对教材的单元进行解读。她还通过两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就如何通过单元学习来确定引领性的学习主题,以及后续持续性的学习评价等问题,为大家作出示范。
例如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这一单元中,李老师展示了外省老师的精彩设计,解释了他们在研读史著基础上,形成本单元从历史不正常的“变态”恢复到“常态”的理路。他们从单元课程标准、教材表述和学术支撑中理出该时期历史发展的“常态”与“变态”史实,进而确定课时教学主题。而单元作业又从平常教学中容易忽视的地方入手,展开持续性的教学评价,培养学生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将所学转化为综合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而后,李老师为大家展示了多个作业案例,为教师同仁的历史教学评价指明方向。
讲座的最后环节,李教授和与会者交流座谈,就平日教学及教材使用与文本解读中的困惑,展开了热烈讨论。参与者都感觉有新的收获。
结束环节,教研员吴广伦老师进行提炼与总结。他结合两场讲座,概括强调历史教材文本不仅体现编写者的意图,更体现了国家意志和鲜明的政治立场。他提醒在座同仁,只有把文本解读好,吃透教材,玩转教材,我们才能比较高效地完成教、学、练、考任务。他还指出,在解读教材文本时,相比于知识的细节,我们更要多关注和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和逻辑,能基于核心知识建构历史发展的脉络,揭示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为此,他最后建议大家将教材中“学习聚焦”进行问题化设计,形成问题链,以教材核心知识来诠释历史问题,不失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文本解读与历史学练方法。
本次教研活动,历时三个多小时。在专家的引领下,在同伴分享中,浦东新区的历史教师们对如何解读教材文本又进行了一次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研讨,也对如何有效实施单元教、学、练进行了有思想、有内容、有效果的展望和布置。
我们期待,下一轮的高中历史文本解读教研活动还有更精彩的惊喜!
供稿:吴广伦 瞿懿彤
审核:刘文杰 兰保民
编辑:张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