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生命”的成长应该灵动的,每门学科学习都应帮助学生焕发更强的生命力,传递教育的温暖。2022年6月8日下午,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学校发展中心举办了一场聚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研讨会。这是市级课题《指向创新素养的初中跨学科课程开发研究》第一次完整搬到云端进行的专题研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综合教研员、质量监测部主任汪茂华、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李百艳、副院长李军、学校发展中心副主任王丽琴及科研员、教育科研中心组成员、各学段科研骨干等共计297人参与了本次活动。会议由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学校发展中心科研员、市级课题负责人俞莉丹主持。
【微报告】
俞莉丹老师先简单介绍了活动的背景,提出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必然之势。随后,俞老师分享了主题为《跨学科主题设计:要点和范式》的微报告,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价值、范式和要点三个方面,带领大家了解了什么是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什么要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及跨学科主题设计的“四个范式”——圆心辐射式和问题链条式等,及“六个要点”——关注不同学科的自然融合、关注素养导向的多维探究、关注学习支持的适合给予等。清晰明了的微报告让大家体会到了跨学科主题学习之于学生主动、多元成长的重要价值,找到了开启跨学科主题的密钥。
【案例分享】
张江高科实验小学的夏伟婕老师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和实施策略——以“中草药探究”为例》为题,从学校多年跨学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讲述了教学团队在主题框架构建与主题项目设计中形成的一系列方法,如捕捉生成问题、深入挖掘延展,联系现实生活,筛选和改造活动;分享了教学实施中关于“资源开发利用、学生活动组织指导、学生表现收获的评价”三方面的具体策略,并结合新课标,对如何有效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上海市高行中学彭薇老师以《议题式跨学科探究学习的路径——以“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承”为例》为题,从课题选取、设计思路、探究过程、评价反思角度全方面展示学校议题式跨学科实践过程。主题为“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承”的议题式跨学科探究学习是将思政课堂的议题教学引入跨学科探究,根植于地域文化的深厚底蕴,发挥校本文化的独特优势,紧随新时代发展的脉搏,依托综合性现实问题为议题,展开序列化的教学活动设计,创设具体且可操作的问题情境与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实践探究活动,运用多维度的综合呈现和评价,创新了路径,整合了学科知识,实现了一个关联、融通、生成和创造的动态知识体系的建构。
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白云云老师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形成性评价》为题,从形成性评价的价值、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的应用及思考三个方面做了分享。白老师从八年级“校门改造计划”和“自我形象认知”两个案例的解构出发,叙述了形成性评价在案例中的设计与实施,并通过学生作品解释形成性评价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同时强调形成性评价的设计需结合课标核心知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并结合其他评价方式共同实施,才能使素养导向下的评价真正发挥作用。
【专家点评】
汪老师高度评价了微报告及分享的三个案例。认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开展是政策所向、实践所需;课题组提炼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做法和经验,在推广中发挥了成果的辐射价值;课题组教师颇具问题意识、专业性强,凸显了植根于实践的反思;实践以素养培育为导向,有可见的学生能力提升的呈现。他期待老师们能够进一步明确跨学科主题学习开展的目的、把握跨学科主题设计规格的尺度、关注实践成果提炼中的创新表达与严谨科学、关注评价方法的合理使用以促进素养的提升。
【领导讲话】
李院长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的精心设计,高度评价了俞莉丹老师主持的市级课题,认为本课题是对课程改革的响应、对热点问题的呼应。认为本次研讨彰显了科研先导、课程领导和专业指导三个特点。课题组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热点,聚焦新问题,打开新思路、新局面。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扎实实践,给学生创造了具身学习的机会,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三位教师的精彩发言也体现了研究型教师对课程的自我领悟,形成了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同时李院长提出实践过程中,要关注教学组织管理的变革,如建立跨学科教研组;处理好跨学科与本学科的关系,强化学科知识和学科概念;吸纳更多学校和教师加入,提炼精致的案例,形成案例集,以实现区域共享。
“生命”个体的多样性呼唤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满足每个生命灵动成长的需求,但“生命”的不可重复性又让我们看到了“育人”的使命。顺应时代之需,做研究型的教师,看见生命成长之需,精心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历经酝酿、打磨、实践、修正等过程,让跨学科主题学习成为照亮每个生命“自由”、“主动”而“多元”成长的灯塔。
(联合供稿: 学校发展中心 俞莉丹;进才实验中学 王娅;市实验东校 白云云;张江高科实验小学 夏伟婕;高行中学 彭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