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程教学改革逐渐走向深入,课堂呼唤能够承载课改所主张的新思想和新理念的“新教学”,而这个“新”如何体现,已然成为了基础教育界热议的话题。2022年6月11日下午,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兰保民老师为全区初中语文教师开设了主题为《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新教学》的培训讲座,着眼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从六个维度重点阐述了促进语文深度学习的理念与实践路径。
一、“愤悱”是深度学习的起点
兰老师首先简述了什么是“新教学”,并建议教师将四个“以”,即以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以主题为引领,以任务为载体作为实施“新教学”的总纲。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的教学为例,指出“平推”式的教学很难让学生进入到“愤悱”状态,而创造和留出文本的解读空间,则能够让深度学习成为可能。“心动”是学生深度学习发生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深度学习“教育性”的必然要求。
二、以学习单元为单位开展教学
教师需注重其所建构的学习整体性,提倡以单元为单位的教学,杜绝以篇为单位的孤立教学。其中,学习单元不等于知识单元、内容单元,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单位。在新课标引领下,教师先提出“学习任务”,中间提供学习情境,过程中调动资源开展活动,解决情境问题等,最后检测教学目标。
单元学习活动要体现:规划性和整体性;实践性和多样性;综合性和开放性;逻辑性和群体性。教师们可以按照这些原则,组织单元教学,避免单篇教学中知识的孤立化。贯通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每篇课文的教学功能,并在单元的视野中呈现出它的意义。
三、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兰老师以于漪老师执教的作文《可爱的小生灵》为例,阐述了“语文知识需要用语文的方法去学习”这一重要观点,不忘以学生为中心,并勉励教师教育学生要 “像学科专家一样思考与行动”。
四、帮助学生深度加工教学内容,把握语文核心知识
教学要“强骨干,精枝叶”。以诗歌教学为例,建构了结构、材料、立意三层写作基本结构模型。而深度学习的内容,是有内在关联的原理性知识,其目的在于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从典型样例中把握语文学科知识的本质。教师要学会抓住举一反三中的“一”,即学科大概念,把握触类旁通中的“类”,即核心知识的典型样例。
五、实现学习内容的结构化
这里的“结构化”不是指体系化、知识树或知识图谱。而是发生在学习者的认知领域,建构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内在逻辑关联。兰老师以《石壕吏》的教学为例,讲解了如何通过“问题”将思维过程结构化,建立新知与旧知之间的结构化以及文本情思意蕴与言语形式之间的结构化。
六、为深度学习提供有力支持
若要深度学习成为可能,需充分发挥教师的施教之功。比较重要的两个方面其一是通过创设活动、提问等方式将外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其二是通过给予支架,提供恰当的资源等途径将外在于学生的客观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对象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讲座持续了近两个小时,参训教师给出了极高的认可和评价,老师们在反馈中写道“感谢兰老师的讲授,鲜活的课例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也让我对深度学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思考。”“兰老师太厉害了,深入浅出,把问题讲得特别生动。”“真是一场专业而接地气的讲座。”“收获很多,对兰老师的循循善诱谆谆教导留下了深刻印象,后面会继续关注兰老师的学术研究。”
供稿人:孙立坤
审核:刘文杰 朱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