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把握新课标的理念,促进新课标的落实,2022年9月19日下午,浦东新区初中生命科学学科近两百名教师相聚在云端,共同参与了“新课标理解与行动响应”系列活动一——“跨学科实践的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的教研活动。近三小时的活动包括模拟课堂、专题讲座、案例评析等三个环节,活动由区初中生命科学教研员宋华英老师主持。
模拟课堂
新课标设置了新的学习主题——“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生物学、化学、物理、地理、数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尝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那到底如何理解“跨学科实践”、如何落实呢?
建平培德实验中学的张丽辉老师深思熟虑,落实行动,设计了“生态+”课程,本次教研活动中,张老师用模拟课堂的形式展示了“种群的数量是如何变化的”这一单元的学生项目化学习案例,填补了区内的这一空白板块。
课上张老师从单元大情境出发,复习回顾了种群的概念和数量变化特点等内容。接着,学生小组代表就“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变化”这一项目主题展开了详细地汇报:讲述了调查的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的人口数量数据,并利用信息技术将这些数据建立图表模型,运用生物学、数学、历史等学科知识综合分析模型产生的原因。张老师结合小组中三人不同的分工情况,就每个人的调查过程、数据分析情况、遇到的困难等方面提出了问题并展开了交流,并对小组利用已有知识努力解决未知问题、积极应对各种困难的项目化学习过程给予了充分肯定。在模拟课堂中,学生在信息提取、数学建模、成果展示、交流分享等方面都表现出了较高的素养。
专题讲座
基于课程及单元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和实施,张老师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更高层次的理解。
在专题报告中,张老师厘清了相关的学科概念和跨学科概念,具体呈现了课程规划和单元活动计划,详细阐述了“生态+”课程、“种群的数量是如何变化的”单元的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思考了所跨学科的逻辑关系和项目化学习评价的设置,并总结了项目化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
案例评析
宋华英老师首先充分肯定了张老师的学习意愿与行动力,表示只有“下水尝试”才会有自己的体验;认可了张老师对校情、学情的深入了解,其对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和实施具有普适性与推广价值;认为张老师多任务视角的跨学科实践课程以诸多显性和隐性任务为载体从教学设计指向素养形成;高度评价了张老师的课程学习活动设计的科学性,提出从宏观上把握了教改的总方向,中观上认真领会了课标中的教学建议,微观上创设了真实情境、促进了主动探究;最后,宋老师总结了本案例的实践意义,认为本案例能够让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提升核心素养、让教师在项目化教研中提高教学素养、在后续教学中能不断地生成教学效益。
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过程中都会产生各种问题,只有经过学习和思考,将问题和实践两条链相结合,才能形成阶梯、达到螺旋式上升的效果。
面对新课标这一新的要求和挑战,注重深度理解,重视行动落实,或许才能有更多的收获和体会。
供稿:教发院 王 娅
教发院 宋华英
审核:姚霞、徐颖、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