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起,浦东新区66所新优质学校开始启动新一轮创建工作。2022年9月-10月,第三批和第四批新优质项目学校的创新试点项目随访工作陆续展开。本期撷取六所初中的动态,作为系列报道的第三则,敬请继续关注。
承古创新显品质 分层实施结硕果
【新场实验中学】
9月21日下午,上海市教科院崔春华老师和浦东教发院教育科研指导部俞莉丹老师来到新场实验中学参加新优质创新试点项目随访活动,新场实验中学书记屠敏蕊和项目组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课堂展示
首先,乔金津老师呈现了一节体现新优质学校项目实践成效的主题教育课《浓情端午粽飘香,传统文化我传承》。这节课围绕迈克和小明两个人物展开,以多种形式的活动展现端午文化和传承方式。学生在这节课中提高了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学会以实际行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项目汇报
随后,苏晶晶老师作学校项目推进情况汇报,从学校概况、项目目标、项目现状、推进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学校从环境熏陶、学科渗透、主题教育、活动体验四个方面推进项目,弘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开发师生潜能。
专家点评
两位专家对本次随访汇报进行反馈,指出,学校以“人人有潜能,个个能成功”为办学理念,以“传承民族文化”为教育特色,形成了丰富的“民族精神”教育课程内容,“民族精神”教育实施方式多元,教学成效良好。专家也对项目实施提出了建议,如系统梳理学校办学理念及育人目标,体现学校特色;以大概念为统领,梳理有关“民族精神”的课程,使之更加系统化、结构化;建构“民族精神”教育成效的评价体系等。
创新展能 攀高致远
【致远中学】
9月22日下午,原浦东教发院学校发展中心副主任吴为民老师、浦东教发院教育科研指导部俞莉丹老师来到致远中学参加新优质创新试点项目随访活动,致远中学项目核心组老师参与了本次活动。

项目汇报
首先,校务管理部主任万燕庆代表陆瑞蓉校长作题为《创新素养培育的“致远树”课程构建》的汇报,从学校概况、发展构图、课程创新、项目困惑等方面展开,并明确了下一轮工作计划。这几年,学校构建“致远树”创新环境,借助学区集团力量和市区级课题,推进教师创新课程、家长创新课堂、学生创新课题,打造以创新素养培育为目标的校园环境与校园课程,建设具有创新素养的教师队伍,建设力创新校园。
教师说课
语文组张鸿老师进行“《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性格如何推动情节”项目化学习汇报。项目中,学生结合自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自由改编《西游记》故事情节。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细读深读文本,在开放的学习时空里,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实践。张老师还针对“典型人物赏析、人物小传制作”这一课时展开说课。
专家点评
两位专家充分肯定学校的新优质工作,认为“致远树”课程有创意、有高度,体现了课程融合的理念;张老师的课程实施符合项目化的特征要求。同时也提出,要进一步梳理“致远树”课程,明晰课程图谱;注重研究课程的实施方式,从创新能力发展的角度探讨教学设计思路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助推“五育并举”落地
【书院中学】
9月28日下午,书院中学迎来了新优质创新试点项目随访活动。上海市教科院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胡庆芳研究员和浦东教发院教育科研指导部俞莉丹老师莅临指导本次活动。

课堂展示
首先,科技辅导员赵华老师呈现了一节体现项目成效的展示课“纸艺装饰花拓展”。这节课以纸艺装饰花为主题,结合艺术课程,由学生构思设计制作纸艺装饰花来装饰教室。学生以纸艺康乃馨的制作为基础,自由创作、设计制作各类花朵,体验创作乐趣,感受学以致用的成就感,提升了动手能力和审美素养。
项目汇报
随后,章磊老师汇报学校新优质创新试点项目推进计划,基于研究目标、研究现状、项目困惑、项目推进依据等提出下阶段项目推进措施,明确推进进度。近几年,学校积极推进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与特色拓展课程结合,建设跨学科项目资源库。下阶段,会将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与校劳动教育基地建设、校园环境美化项目结合,打造项目化学习新阵地。
专家点评
两位专家充分肯定学校这几年来的新优质项目,特别是能结合学校文化建设实际、开展适合农村学校学生特点的项目,不断融入新元素、挖掘新内容,关注“五育并举”的落实。两位专家也提出了建议:项目意义的审视要有掌控,要真实、有挑战性和趣味性,强调分工协作,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增值;项目化学习要突出学生中心地位,教师指导要在线,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点拨和释疑。
最后,张爱军副校长表达了对两位专家的感谢,表示学校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将由点到面、不断深入,逐步形成完整高效的项目化学习体系,助推“五育并举”落地。
以项目为载体 为学生创新赋能
【侨光中学】
10月13日,侨光中学新优质项目学校展示活动如期进行。上海市教委质量监测部主任汪茂华老师和浦东教发院教育科研指导部俞莉丹老师莅临指导。

创造力爆棚的课堂
围绕数学学科正比例函数知识点,王华婷、刘芸老师执教《水杯设计师》与《蛋糕的前世今生》两堂观摩课。从组员分工,到初步设计,到思考改进,以及最后的目标达成,两节课上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成果呈现令人叹服。
充满魔力的项目化学习
朱金凤校长介绍项目的推进过程,并为两位青年教师在没有现成模板与参考资料的情况下敢于挑战、与学生共成长的勇气与能力点赞。
两位执教老师进行说课,她们分享了学生带来的各种惊喜:兴趣浓厚,主动探究,团队协作,视频过程记录,三维建模……这些表现进一步触发了教师新的教学创想。
听取专家建议
汪茂华博士在点评中指出,学校高度重视项目推进,在新课标落地上做出大胆尝试,项目促进学生动手和动脑,不仅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提升了教师对学生、教学的再认识。汪博士和俞老师也提出改进建议:在项目化学习与传统学习中找到时间精力分配的平衡点;在项目推进中梳理积累实践案例,形成各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图谱。
此项展示,呈现了在学科中开展项目化学习的美好前景。凝聚教育教学的优秀力量,精心培育学生,学校发展必将走上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大道,建设成为让老百姓满意的新优质学校!
守真惟和着力课程 三方协同多维育人
【施湾中学】
9月21日,黄浦区教育学院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杨东平、浦东教发院区域教育研究部主任李彦荣、教育科研指导部科研员俞莉丹到校,对施湾中学新优质项目进行随访指导。

教学展示
朱琼老师执教一堂六年级心理课《22号的幸福奇旅》。本课以邀请电影人物22号来地球计划为线索,通过三项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过去、现在、未来可能感觉幸福的事。课尾的“彩蛋”——请学生家长说说自己的幸福瞬间,掀起了课堂小高潮。
项目汇报
校长介绍,面临“双减”“双新”,学校以《阳光课程 和助成长——家校社合作下的育人实践探索》项目为龙头,构建由国家课程和学校特色课程相结合,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五育并举的“阳光课程”体系。11月下旬,学校将推出以“诵之清芬,读之思益”为主题的家校社合作下的“经典诵读”课程展示活动。
专家指导
点评环节,杨老师肯定了家校社协同育人课程体系的逻辑框架和探索价值,建议树立“课程即活动,活动即课程”的活动课程观,坚持课程整体架构原则。李主任充分肯定学校已有探索,指出学校要基于现状,精准树立短期和远期目标;深入解读“阳光”内涵,形成课程管理闭环;结合农村学校特点,开设特色家校社课程,并做积极宣传。
作为一所不挑生源、不聚集资源、不盲目追求排名的农村学校,施中将做好家校社三方协同,落实立德树人,坚持五育并举,为成为家长、学生满意的“家门口的好学校”而继续努力。
梳理关键能力脉络,推动核心素养落地
【洋泾中学东校】
9月20日下午,静安区教育学院科研员盛影莹老师、浦东教发院教育科研指导部科研员俞莉丹老师莅临洋泾东校,听取“新优质学校”项目推进阶段性汇报。

优质课堂传理念 开放实践助发展
化学组殷菲老师以“粗盐提纯”为题进行公开课展示,借助生活事例,引导学生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同时通过小组实验,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渗透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提高学生问题分析能力与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思维。
聚焦课标新要点 明确教研新方向
课程处主任石映红老师作“新优质学校”项目阶段性汇报,展示学校对标新课标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教研活动,并提出下阶段项目推进措施。邹耀龙校长则联系公开课的设计讲授与选题的多方考虑因素,就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等内容作补充,明确项目推进的大方向。
调整方法抓重点 细化内容强变革
两位专家充分肯定近几年来学校项目工作,亦就目前存在问题及未来规划提出意见。盛老师提出要界定清楚研究对象,细化研究内容,聚焦问题背景,借助多元的研究方法推进项目实施。俞老师建议强化课程管理评价,增加学生反思过程,清晰梳理各学科的关键能力,确定项目中对学习任务的分类。通过专家把脉与指导,学校将进一步优化项目,抓牢学科关键能力重点,让学科核心素养在实践融合中真正落地。
联合供稿:教发院俞莉丹;侨光中学王秀玲;施湾中学黄勤;新场实验中学 乔金津;书院中学章磊;洋泾东校张黎;致远中学万燕庆
审核:王丽琴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