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之中促思维,实验事实助教学
川沙中学高中物理教学展示活动
发布人:张伟平
发布日期:2022-11-16
浏览量:4027
2022年11月16日下午,浦东新区高中物理教师在线参加了在川沙中学举行的“聚焦‘双新’,建设‘智慧共生课堂’”的浦东新区教学展示周活动,物理展示活动的主题是:“双新”背景下物理教学研究——实践之中促思维,实验事实助教学。活动由高中物理教研员路海军老师主持,川沙中学骨干教师靳俊凤老师和陆燕老师分别进行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电源电动势及内阻》和《力的分解》教学展示,高中物理教研员张伟平老师对两节展示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吴俊老师做了题为《学科素养的观察与评价》的微报告。
靳俊凤老师执教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电源电动势及内阻》一课,以户外探险爱好者探险的故事作为情境引入引出该课题,非常新颖,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让同学们解决探险爱好者遇到的困难——如何让小灯泡发光发出求救信号。随后同学们开启了一场科学探究之旅。制作的水果电池电压高达1v,给小灯泡供电,小灯泡却不亮,而且小灯泡电压竟然几乎为零,颠覆了同学们以往的认知常识,更加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究欲望。同学们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推理,最后解释了小灯泡为什么不亮,最后探险爱好者的结局如何,同学们展开了想象。整节课做到了首尾呼应,同学们带着问题去探究,去思考,去解决问题,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科学探究之旅。
陆燕老师执教的《力的分解》一课,通过展示各式各样的桥梁图片引入新课,让学生意识到建筑中包含大量的力学知识,感受力学之美。由于力的分解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能够有更多的体验与感受,在课堂中,陆老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例如橡皮筋、筷子、铅笔等感受力产生的作用效果,逐步在生活情境中建立物理模型,感受理想化的物理方法。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结合数学知识,经历力的合成到力的分解的推理过程。从生活中的各种桥梁的引入,经过力的分解的理论学习和体验,再分析说明其桥梁中涉及的物理力学知识,学以致用。让学生认识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科学本质,能用科学的眼光认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真正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高中物理教研员张伟平老师对这两节展示课做了精彩点评。张老师对这两节展示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总结这两节课靳老师和陆老师都能从实际情境引入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积极,老师能通过层层设问,引起学生的思考,特别是有些课堂小实验,引起了学生思维上与已有观念的冲突,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这两节课,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班学生都被调动起来了,思维极其活跃。对照新课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这两节展示课都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吴俊老师在《学科素养的观察与评价》讲座中,从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四个方面展开。物理观念的建立与否不能仅靠直白设问,它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与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物理模型的抽象概况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方法在科学领域的具体运用,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结论提出质疑和批判,进行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格。这需要日常培养而非机械刷题。科学态度与责任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目标,学生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观察实验和思维,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敢于大胆质疑,追求创新,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自然资源。整个讲座,吴老师运用实例,从评价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让我们对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落实,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理解,给我们在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也提出可操作的意见和建议。
供稿:川沙中学 徐军 / 浦东教发院 路海军
审核:张伟平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