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6日下午,第十二届浦东教学展示周高中历史专场在川沙中学和浦东复旦附中分校同时举行。囿于疫情因素,两校活动都采用了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以线上活动为主,包含教学展示、教师汇报、专家报告与点评等多种形式。参与学习和研讨的老师有500多人次。
一、川沙中学分场
展示周期间,川沙中学恰逢80周年校庆,历史组结合“薪火绵延80载,务本求实探‘双新’”的校庆主题,开展了课堂教学的实践与作业设计的实践展示与研讨。活动主要分为两场:
第一场顾燕杰老师执教《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实践课。顾老师以1368年明朝建立到1644年清军入关的时间轴,以核心知识构建历史发展的脉络。进而依据轴线,依据核心知识为节点,如明朝建立,内阁设立,郑和下西洋等的横向剖面来揭示历史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顾老师还精选了相关史料,营造氛围,带领学生走进明朝历史场景中,体会明初大刀阔斧废除丞相,升六部,强化皇权的利与弊;在感佩郑和远洋航行的壮举中,理性认识难以持续发展的历史无奈;由抗击倭寇,到与西方殖民者初次交锋中,认识明朝虽然暂时稳定了沿海形势,但却未能萌生近代的海防意识。此外,还通过设置问题,放大视野,将明朝的内政与15世纪世界形势的变化相联系,从世界联系的角度理解明朝内政和外部世界关系,引导学生从较长时段体验明初政治制度与经略边疆举措的关系及对明清历史发展的影响。
课后,顾老师结合大单元课改理念,对教学设计和内容处理作了说明:以单元主题中国版图的奠定为教学主旨,统摄本课三个子目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等内容,从政治视角揭示其内在联系,构架历史思维与逻辑。
接着,浦东新区高中历史教研员吴广伦作了扼要的点评:认为顾老师的课堂是“双新”背景下一次较有意义的实践,她不仅能聚焦“双核”,而且还建构了历史的明(时间轴)暗(历史逻辑)脉络,再通过解释与问题思考,将历史学习逐步引向深入,较好地体现了高中统编历史“纲要”体教学特征与要求。
第二场是教研员吴广伦结合川沙中学课堂实践的活动主题,作了题为《“双新”下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实践》的讲座。吴老师首先解说了选题缘由,从课堂实践到作业设计实践,应是一脉相承,都是教学中最需要的,不仅体现教师素养,也决定课改成败,事关社会民生。报告立足作业设计的实践,从“双新”下历史作业设计面临的问题、基本路径、作业设计举例等方面,给一线历史教师提供了设计历史作业的路径、方法、案例和操作建议,尤其 “‘弼马温’历史溯源”、“历史视域下电影《刘三姐》”、“评说王安石”等情境题,耳目一新,又非常“接地气”,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最后,吴老师鼓励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以“四通”修炼自己,不断地与时俱进,掌握“双新”理念,依据选题、评题、改题、创题等发展阶梯,不断提升作业设计能力。
二、浦东复旦附中分校分场
浦东复旦附中分校开展了题为“聚焦双新,落实双核——历史选必教材教学探索”的展示活动。由石金娣老师主持,邀请了施洪昌老师等作为点评专家,政史组全体老师和虞校长参与了本次活动。
第一场是严维娜老师执教选必修1《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严老师以都江堰、长城和故宫图片切入,从劳动人民服劳役、统治者使用赋税来进行大型工程建设引出本课课题,带领同学们先以时间轴梳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了解其演变历程与发展趋势,进而结合多源史料就赋税制度演变与社会经济发展、国家治理探索的关系与同学们展开深入探讨。课堂中,师生互动默契融洽,问题设置层层递进,思维火花激烈碰撞,教师总结凝练深入,落实了核心知识,凸显了核心素养,拓展了历史思维,较好诠释了“双新”下的历史教学目标与要求。
课后,严老师就本课的设计思路、重难点的设计意图和授课体会进行了说明。听课教师各抒己见,既结合政治与历史各自学科的特点,又展现出对跨学科教学的思考探究,对严老师的课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点评:认为严老师的课主题挖掘深刻,过渡自然,逻辑严谨;同时紧扣纲要,联系古今中外,特别关注核心素养的落实。课堂的最后以教材主旨的大视野收尾,实现了与编者的对话。
最后,施洪昌老师以《教育的变与不变——回归学科本源,落实素养培养》为主题,分享了自己从教经历中凝练出的教育观,对“为谁而教”、“怎样讲”、“怎样教”进行追问和寻求答案,以达成最终的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帮助学生有人性,其次是帮助学生为了未来过上幸福美好而且有尊严的生活打上能力基础。
两校的展示,虽然存在一定的空间距离,但都以不同视角和形式,诠释了“聚焦双新,建设智慧共生课堂”浦东教学展示周的主题。总之,本届的课堂展示、专家点评、专家报告等多元探讨形式与成果,给一线教师带来了很多启发,也为今后“双新”深入推进继续助力。
供稿:浦东教发院 吴广伦 / 川沙中学 徐向利 / 浦东复旦附中分校 严维娜
审核:张伟平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