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教育合作交流部聚焦国际理解核心素养,以综合课程为载体,致力于中外融通的国际化课程项目的研发和推进,为各个项目学校拓宽资源、搭建平台,提升学校的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促进师生跨文化素养的发展,加快浦东教育对外开放的步伐。展示周期间,来自国际化戏剧课程项目、中外“博物馆+”课程项目、“一带一路”课程项目的3所项目学校教师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5节优质公开课,组织了3场微报告,展现出浦东基础教育学校扎根本土、融通中外、包容共生、对话未来的勇气和能力。
一、“有戏”的课堂更精彩:国际化戏剧课程项目
11月15日下午,国际化戏剧课程项目专场展示活动在唐镇中学举行,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李百艳、浦东新区教育国际交流中心主任吕翠红、教发院副院长李军、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特聘专家仲丽娟以及项目组成员出席了现场活动。展示活动由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合作交流部副主任董赟主持,并进行了同步在线直播。
李纯老师和王慧老师分别展示了《穿井得一人》、《致敬钱学森——阅读·素材·情感·戏核》两节“戏剧+语文”的融合课程。唐镇中学柏玥萍校长就学校自2016年以来戏剧教育发展历程和课程建设作了题为《戏剧不止于舞台,有“戏”的课堂更精彩——唐镇中学戏剧教育综合课程汇报》的微报告。
李纯老师展示课《穿井得一人》
唐镇中学柏玥萍校长做题为《戏剧不止于舞台,“有戏”的课堂更精彩》微报告
参加活动的专家和领导高度评价了两节展示课及微报告。仲丽娟老师分别点评了两节课,她认为,《穿井得一人》既有文言底蕴,又有时代教育意义,用戏剧讲述中国故事,课程视角独特;《致敬钱学森》一课以整本书阅读为暗线,通过学习“戏核”来创作剧本,让学生感受到钱学森伟大的人格魅力,树立个人远大志向。参加观摩活动的领导和专家们一致认为,唐镇中学的戏剧教育具有多方位的课程价值,两节课充分体现出“基于对话的智慧共生”的课堂特点,推动“核心素养”落地,培养了“乐学、善学”的学生。李百艳院长在最后的总结中充分肯定了唐镇中学的戏剧课程架构,认为唐镇中学的戏剧教育课程特色鲜明、前沿;课程框架科学、完备;戏剧课程实践扎实、丰满。同时,她也对国际化戏剧课程项目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加深对戏剧教育的理解;进一步加强戏剧教育的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戏剧教育成果的孵化。李院长表示将加大对中外融通的国际化课程项目学校的资源扶持,通过专家引领,进行理论挖掘,丰满课程框架,提升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力。
李百艳院长发表讲话
二、博物通达,玩转“博物馆+”:中外“博物馆+”课程项目
11月17日下午,中外“博物馆+”课程项目专场展示活动在陆行中学北校举行。浦东新区教育国际交流中心主任吕翠红、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合作交流部副主任董赟、华东师范大学中外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庄瑜副教授莅临现场指导。中外“博物馆+”课程项目负责人艾琼主持了本次活动。浦东中外“博物馆+”课程项目各项目学校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共计50余人,以线上的方式参加了本次活动。
徐青澜老师展示了一节博物馆课《我们相约青铜文明》,该课是学校将上海博物馆青铜特展参观与学生主题探究实践活动相结合的一次有益的探索与尝试。随后,胡铮校长做了主题为《博物通达 ,玩转“博物馆+”》的微报告,介绍了学校自2018学年开展的“走进博物馆”系列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将博物馆资源与学科课程、校外生活、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养成良好的文明素养。
中外“博物馆+”课程项目展示课及微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庄瑜副教授对展示课进行了点评,在肯定之余提供了三点建议:一是在研发和实施“博物馆+”课程中,关注新课标,注重多学科、跨学科的融合;二是与课后服务相结合,加强博物馆的驻校服务,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博物馆实践活动;三是在博物馆实践活动开发的过程,结合每年的博物馆日主题,基于国家发展需要、上海特色和学校校情,制定学校年度博物馆实践活动主题,并形成完整体系的博物馆实践活动体系,同时注重活动课程的评价体系的制定。
庄瑜副教授做专家点评
最后,浦东新区教育国际交流中心主任吕翠红为本次活动做总结发言,她认为博物馆丰富的资源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真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这与中外融通的国际化课程项目所倡导的理念不谋而合。同时,她还建议学校打造凸显学校文化特色的校内博物馆,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时空的无边界,从课堂到课外,从书本到实践,从校园到博物馆,时时处处皆可学习。
吕翠红主任发表讲话
三、课程育人,赋能“融课堂”:“一带一路”课程项目
11月18日下午,“一带一路”课程项目专场展示活动在金桥中心小学举行,浦东新区教育国际交流中心主任吕翠红、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合作交流部副主任董赟、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中外“博物馆+”课程项目负责人艾琼、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特聘专家仲丽娟等参加了本次活动,新区各校教师进行了线上观摩。
活动以新区德育骨干闵娟老师的二年级行为养成主题教育课《我是小小‘调音师’》拉开帷幕。闵老师创设“游”场景,以说话声音大小为切入点,通过体验、感知及讨论,让学生“学”礼仪,关注公众场合的“音量礼仪”。区语文骨干杨飞艳老师展示了《云游上海》一课,该课依托学校特色综合课程《游·学》实施,以“云”游上海为主线,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上海民俗文化与历史发展,激发爱上海、为上海发展立志成才的情感。同时,学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开展了家长参与形式与合作的有效策略研究。
“一带一路”课程项目展示课及微报告
仲丽娟老师对展示课和微报告进行了点评。她指出,闵老师一课契合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兼具时效性与教育性,以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六级音量分级表与日常生活情境相结合,与学校日常文明规范结合,润物细无声。微报告将学校家庭教育与游学课程结合,工作细致到位。杨老师立足于学校的游学课程,与语文相结合,以云旅游的形式将学生带入旅游的情境中,以任务单、评价单为脚手架,为学生的习作铺垫。
仲丽娟老师做专家点评
最后,浦东新区教育国际交流中心吕翠红主任为本次活动做总结发言。她指出,《我是小小调音师》这节课做到了眼中有人,心中有人,课中有人,课题也颇有巧思。《云游上海》课程结构完整,同时建议在学生小组合作中展示学生作品,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同伴反馈。
吕翠红主任发表讲话
在本次中外融通的国际化课程展示专场中,老师们博采众长、相互启迪,也为我们扎根本土、融通中外、包容共生、对话未来积蓄前行的力量。
联合供稿:上海市唐镇中学 王慧
上海市陆行中学北校 高淑梅
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中心小学 杨飞艳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章亚雯
审核:董赟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