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作为一种新技术,深刻改变影响着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也影响着教育方式和教育变革。随着ChatGPT的出现,在教育领域引发了热烈的讨论。ChatGPT究竟是什么?它的真实能力究竟如何?目前在教育教学中有哪些应用场景和案例?作为一线教师,如何从实践角度理解和应用ChatGPT?为探讨这些问题,2023年3月12日,教师教育培训部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杨晓哲副教授,以《ChatGPT的有限能力与教育应用展望》为主题,为广大教师们作指导。
杨晓哲副教授是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系主任,国际课堂分析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学习科学、课程与教学、教育信息化等。著有《五维突破: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启蒙》等8本图书。杨教授长期深耕于基础教育信息化领域,引领一线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理论和应用研究,深受教师们欢迎。
杨教授是一位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对于ChatGPT有着深入的研究。在报告中,他主要围绕ChatGPT的背景、ChatGPT的真实能力测试、ChatGPT教育应用案例和未来展望与思考四个方面展开。他指出了ChatGPT存在的有限能力,并探讨了未来的应用展望。
杨教授首先介绍了ChatGPT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并结合一些具体案例展示了ChatGPT在撰写新闻稿、演讲稿、写作文、帮助背单词、语法检查与语句修改、写文案等方面的非凡能力。
杨教授指出,ChatGPT具有强大的共情能力,我们可以赋予它很多种角色,让它来辅助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接下来,杨教授介绍了ChatGPT真实能力测试的一些结论,指出ChatGPT的优势在于针对不同问题,能够迅速处理接受到的文本信息,能在理解上下文的基础上,结合题意对本身海量文本数据集进行编码,并输出流畅、详细的回答。但它存的缺陷主要体现在,缺乏文本数据集、缺乏具体情境分析能力以及缺乏相关系统性知识等方面。
此外,杨教授列举了一些ChatGPT的教育应用,在教育资源、自学与教学支持、语言学习、教学自动化、增强现实教育、学习体验改善等应用场景的具体案例。
最后,杨教授结合各种舆论观点对ChatGPT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未来展望与思考,提出三点对教师的要求与启示:一是先用起来,只有常态化应用,才能发现更多;二是善于判断,ChatGPT虽然提供了很多自动化的答案和方案,如何判定,还需要人本身的成长和反思;三是人机生协同,不仅是教师使用,而是在师生共同使用的情况下,进一步探索教与学的方式、内容以及组织样态。
作为培训的结束,杨教授指出,这世界有三类人,一类是“雷打不动,无动于衷的人;一类是伺机而动的人;一类是创造全新可能性的人”,希望浦东教师们勇于实践,引领学生不断创造全新可能性。
本次培训吸引了两千多名浦东教师在线观看。杨教授的精彩报告激发了许多教师的研究热情和理性思考。教师们纷纷感叹“科技改变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合理利用ChatGPT,是告它躺平还是借助它释放创造力?”“利用和信赖如何权衡?”也有的教师认为“科技可以帮助教育达到更高的境界、水平,但是不能替代教育中的人文性”“它也许可以完成教育的广度、深度,但是教育的温度,它无法隔着屏幕实现。”
通过本次培训,教师们充分感受到了以ChatGPT为代表的先进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强大力量,要选择更合适的教学技术为课堂教学助力,通过人机协同,帮助教师成长,探索新的教与学方式内容以及组织样态,让工作更高效,让自学更有助力。同时,作为教师还是应有扎实学识和判断能力,利用人工智能更好为教育教学服务。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让我们携手共进,泰然自若,与时代狭路相逢!
供稿:刘晓峰
审核:胡意慧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