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4日下午,主题为“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大概念教学初探”的浦东新区高中历史教研活动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报告厅举行,有区内、外老师近百人参加了活动,著名特级教师周靖、华东师范大学李月琴教授全程参与听课与指导。
活动以青年教师冯涵执教《从商业贸易看资本主义兴起——以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例》拉开帷幕。冯老师的课不仅聚焦东印度公司的发展,同时兼顾东印度公司运行模式与其他商业团体的比较,从商业制度创新的视角来诠释资本主义的兴起。冯老师首先从内部制度创新解释东印度公司崛起的原因,主要通过材料展示与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得出英国东印度公司在经营方式和融资模式上的创新特征。而后,冯老师从政府与国情等外部环境因素,解释各国东印度公司的发展状况。最后冯老师通过英国与西班牙以及清帝国政治环境的对比,说明英国大宪章传统中对王权的限制,以及对私有财产权利的保障,不仅使英国东印度公司异军突起,且获得了可持续发展,在对外活动中扮演着更多的角色(商业贸易与殖民侵略),深刻地影响着英国与世界历史面貌。相对西班牙的法令完全从王室利益出发,清帝国对广州“十三行”的控制,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更能保障和扩大商人群体的利益,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环节,华师大二附中历史教研组长张炎林老师做了题为《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大概念教学初步实践与思考》专题报告。张老师依据权威学者的研究成果,明确了历史学科中大概念的两个面向,即历史学科本体的核心概念和彰显历史思维的关键概念。接着张老师以《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冯老师的教学为例子,说明如何围绕大概念进行日常历史教学的基本路径和方法。张老师最后强调,确立合适的大概念是首要问题,无论是本体知识的大概念,还是体现历史思维本质的大概念,关键要看是否有利于核心素养的落地;诠释大概念要依托问题链和情境创设,而不是对概念抽象的解读与训练;应当注重深化历史思维,注重学史方法的迁移。
第三环节,由教研员吴广伦组织说课和评课。说课环节执教老师冯涵首先阐释了自己教学设计的思路,指出本节课主要利用“商业贸易创新”的大概念和历史比较的思维方法重构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史料实证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理解、体验政治传统与商业制度创新和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冯老师认为,华师大二附中作为资优生聚集的学校,不能仅限于对概念中的知识诠释,更应注重历史学习方法与学科思维的引导与培养,为此,在教学中设计了三个探究环节和具有内在逻辑的若干问题,启发学生讨论。与会老师也认为:冯老师本节课思路清晰,从内部创新和外部保障两个层面,比较全面地解释了英国资本主义兴起的原因;同时通过历史比较,强化学生对于资本主义制度模式的认知。在授课过程中,冯老师也重视和学生的互动,不断将历史思维引向深入。此外,老师们也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东昌中学陈老师认为,由董事制度与民主化管理不能直接推导出东印度公司管理的专业化,英国和西班牙的比较可能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不应进行直接比较。南汇中学包老师认为除了材料的比较以外,还可以加强材料的时空背景的比较。教研员吴老师认为冯老师框架清晰,叙事生动,历史比较路径的设计非常清晰,但在教学过渡环节可以多些铺垫,在讨论的形式与频率上可以进行精简。
最后,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月琴作总结性点评。
李老师认为冯老师能够非常准确地评价和引导学生的回答,体现了冯涵老师扎实的学科功底;从华师大二附中历史教研活动设计可以透视出张老师工作认真,从微报告中,也可以非常清晰地透视出他们对历史学科大概念的研究与理解。最后李老师提出,历史学科的大概念具有普遍性,跨学科性。如何将具有普遍意义的学科概念下沉到课堂教学,是所有中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冯老师在课堂中已把“资本主义”这个大概念下沉到东印度公司与17、18世纪的欧洲社会生活中,但还需进一步突出东印度公司的兴衰和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联系。
这场教研活动呈现了华师大二附中历史教研组在大概念大单元教学方面的初步探索成果,青年教师经受了一次历练并展现了风采,既展示学科素养导向下教研的广阔空间,也达成践行历史“双新”教学的一些共识。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吴广伦
华师大二附中 张炎林
审核:张伟平 朱孔洋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