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上午,《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学习沙龙活动在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顺利开展。本次学习沙龙由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李百艳校长培训基地主办。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李百艳,副院长徐宏亮,教学研究指导部主任朱孔洋、常务副主任徐颖,区域教育研究部副主任姜美玲,李百艳校长培训基地学员浦东模范中学校长亓大江、三林中学北校校长徐维斌,《中国教师》编辑部孙昕老师以及院内相关教科研人员参与研讨。本次活动由姜美玲副主任主持。
首先,李百艳院长介绍了本次学习沙龙的目的。李院长指出,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探索者,就必须不断地开展学习和研究,一是加强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常学常新;二是学习教育文件,抢占先机尽早解读文件,为开展实践工作、收集地方案例做充分准备;三是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适时组织开展对内对外的交流学习活动。李院长表示,本次的学习沙龙围绕教育部最新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重点探讨“教学方式变革行动”这项内容,希望参研教师在自由开放的氛围中热烈交流、碰撞思想、凝练共识。
亓大江校长就《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中关于如何扩大精品课遴选规模、如何推进数字化赋能教学质量提升等内容交流了观点。亓校长认为,首先需要围绕核心素养、技术赋能等内容明确当下精品课的内涵及主题;第二是要在开设少数精品课样例的基础上开展培训,自上而下,用一部分优秀教师带动引导其余教师群体;第三是将精品课与区教研活动相结合,自下而上,发现基层教师关于精品课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智慧和经验。
徐维斌校长围绕精品课的遴选与应用方面交流了经验与观点。徐校长指出,精品课的遴选要做到“大浪淘沙、不拘一格”,广泛地吸纳各类人才开展类型多样、主题丰富的精品课;精品课的应用要做到“点石成金”,组织专家点评,形成文字说明,帮助教师思考理解精品课的设计理念;精品课的再利用要做到“私人订制”,利用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等资源推广精品课,针对基础薄弱教师进行复制式学习提升,针对基础良好的教师给予其创新完善精品课的空间。
朱孔洋主任从当前精品课“总量少、学科少”的问题谈起,提出基础教育精品课的服务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因此需要抓住不同层级的教师,特别是有潜力的青年教师,通过培训、申报、打磨、展示等多个环节,帮助教师在锻造精品课的过程中实现快速成长。同时,朱主任强调,要建立区域层面的培训、评审团队和校级层面的科研团队,通过评价、应用、推广、复评、研讨修订,实现精品课推广应用效益的最大化。
徐颖副主任结合自身的教研工作和参与部级精品课遴选的经验,提出精品课需要从“无生”转化为“有生”,着重关注学生活动的设计。徐主任强调,教研活动是产出精品课的有效途径,多主体、多圈层参与,全过程、全细节留痕,才能够有效推进精品课的再利用,开发设计出适合浦东的精品课程。
区域教育研究部姜美玲副主任围绕优秀教学成果如何再利用的问题作了题为《实验精神与理论品格交融的区域教学方式变革行动——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孵化培育与推广应用为例》的微报告。通过词频分析数年来全国共计570项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姜主任指出,优秀的教学成果是在实践中生长起来的,不是刻意打造出来的,教育是“做”的哲学,锻造实验精神、提升理论品格是实践区域教学方式变革行动的关键要点。
随后,教育信息技术部褚金岭、教育科研指导部曹鑫、区域教育研究部李沐慧三位老师也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交流了对于精品课的推广应用、数字化赋能教学质量提升等问题的想法。
徐宏亮副院长总结了本次的学习沙龙活动。他指出,深入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落实方案中的“五大任务”是提升各项教育工作质量,促进浦东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教育各条线也需要利用好丰富的数字化平台,让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高效、更富智慧、更有意义。
《中国教师》编辑部孙昕老师用“小规模高效率、干货满真研究”形容本次的学习沙龙活动,并期待参研教师继续总结提炼相关内容,形成学术性高、可读性强的优秀成果。
李百艳院长充分肯定了本次学习沙龙的意义价值:这是一次小规模、高质量的沙龙研讨,各位老师围绕实践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出发来学习并领会文件,特别及时、特别重要,但最关键的是我们要做好“理解”“转化”“行动”,把政策文件落下去、把教育理想做出来。同时,李院长强调,结合文件学习,区域层面要做好方案落实的顶层设计与组织管理工作,踩在点上、做在实处、走向深化、形成经验,讲好属于浦东的教育故事。
供稿:区域教育研究部 李沐慧
审核:姜美玲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