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5日下午,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前滩学校开展了浦东新区初中信息科技第十二周教研活动,主题为“关注问题解决,提升学生素养”。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的信息科技教研员付渊老师、浦东新区初中信息科技教研员刘贯南老师、部分中心组成员及5年以内教龄的青年教师参与了本次线下活动。活动由教研员瞿振芳老师主持。
环节一 教学展示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前滩学校曹利红老师上了《模拟交通信号灯》一课,本课教学通过直播形式让参与线上活动的老师能同步观摩课堂内容。民办欣竹中学的刘奕凯老师同课异构了另一堂《模拟交通信号灯》,该课通过平台以录播课形式展示。
《模拟交通信号灯》是《初识过程与控制》模块内容的第三课时,曹老师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交通信号灯系统展开,通过分析典型交通信号灯应用场景,找到交通信号灯的亮灯规律,了解计算机可用于实现过程与控制,在实验系统中通过编程验证交通信号灯过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拓展部分学生在具体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思考并改进方案,理解计算机实现过程与控制的优势,提升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刘老师的课从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反馈入手,思考交通灯怎样指挥交通以及运行的规律。学生在知道“模拟交通信号灯系统”的三个典型环节及亮灯周期规律后,再规划实验验证方案,最后进行编程验证、反馈优化并采用仿真界面来验证。刘老师以设计“问题链”的形式来凸显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学生在原程序基础上不断改进优化,灵活创新应用新的场景。
环节二 微讲座分享
上海市实验学校王昌国老师分享了讲座《基于问题解决的初中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与实践——以“手写数字识别”为例》。王老师从概念界定、案例分析及实践反思三个方面作了详尽的阐述。呈现了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一般框架,罗列了“手写数字识别”一课由核心问题、问题与问题链、活动载体和指向核心素养构成教学流程要素,以问题链的形式,设计层层递进的活动任务来让核心素养落地,并凸显学习思维发展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深化原理认知,知识重构,学习思维也从低阶逐渐向高阶转变。最后,王老师总结了自己的实践经验,一是要以真问题解决为核心,追求高质量的问题设计;二是要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精心设计“问题链”。王老师分享的内容给了老师们很大的启发。
环节三 评课交流
参与现场活动的青年教师都发表了自己观课及学习感受。
南汇四中蔡叶帆老师以曹老师授课过程中的两个细节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就学生作品呈现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作品,教师可以作出有效反馈并及时分享;另外,在学生提出观点时,老师应及时给与回应。浦兴中学杨伟俊老师认为个别学生编程环节存在一定困难,建议可以给到学生更多的学习框架,降低任务难度。上海市实验学校王昌国老师则对曹老师一课中具体问题链的设计提出了改进建议。
贵阳市南明区教研员付渊老师分享了他的教学指导建议:一是要结合核心素养;二是要创设真实情境;三是要有课堂观察力,要积极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关注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反思课堂组织是否让学生自主可控;四是问题的创设要有开放性也要有可控性,对学生有开放性,对教师自身要有可控性;五是要体现学科融合,尤其是道德品质观念的培养意识等。
教研员刘贯南老师首先希望老师们在目前没有新教材的状况下,一定要反复深入研究新课标,做好大单元设计;其次,真实的情境应贯穿始终,真切地来源于生活;再次,老师们在边讲解边实践边操作时,一定要注意问题链的设计,问题与问题之间应当如何递进,如何避免无效提问;同时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回答,如何及时回应学生很重要。
教研员瞿振芳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当前教师们面临着教学中诸多困难与挑战,建议老师们要群策群力,多进行课堂实践,理解课程标准;多观摩课堂,开展创新实践;在实证研究中反思实施现状;在钻研技术中提升专业素养。基于学生立场及问题解决,以单元设计和综合评价为支点落实新课标中的内容,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此次教研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平台,为落实新课标内容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促进了老师们的专业化成长,提升了教学理念,为后续有效落实新课标要求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思路和方向。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瞿振芳
华二前滩学校 曹利红
审核:姚霞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