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实践科学育人
浦东新区12周历史教研活动简讯
发布人:季永华
发布日期:2023-11-25
浏览量:3623
2023年11月15日和22日下午,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庆65周年学科展示、浦东新区历史工作坊暨区双周教研在附中联合举行。本次活动以“聚焦核心素养,实践科学育人”为主题,从一堂课的微观视角出发,探索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科育人方式变革的何为、应为与可为路径与方法。两场活动中,共有区内外教师80多人参加学习。
一、课堂展示
王文静老师执教《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主要结合地图、图像、文献等史料展现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领域中出现的新现象。从政治、经济两个视角解析明至清前期社会转型困难的内部原因,通过横向与纵向之间的对比,明晰中国所面临的来自世界的挑战,进而进一步说明中国明至清前期社会转型的困难。
周露涤老师在执教《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一课时,以人带史,紧扣“忙”字,实现核心知识的结构化;通过历史叙事与史料解析,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和体验康乾时期的鼎盛;再历史示意图,认识清朝统治者经略边疆的重要举措及其影响;进而再结合表格、图片等资料,渲染情境,制造悬念,设计问题,理解康乾盛世中潜藏的危机。
二、交流与探讨
首先,上师大附中历史教研组长刘思勤老师介绍了两节课的设计思路。一是确立内容主旨: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基于大单元教学视角,贯通单元与课、课与课之间的内容,确立本课内容主旨;因为本单元作为中国古代史的最后一单元,还要体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是精心选材设问:对教材现有的材料、地图、图片深入解读,并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建构史学逻辑和学生的认知逻辑。三、史学方法渗透: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述、示范、模仿或问题引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实现史学思想方法的迁移。
接着是教师们的热烈评课。针对王文静老师课堂,来自华二的王老师认为其最大的亮点是以结构性板书揭示出了政治、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红楼梦》中的文学素材证史。但囿于高中生的理解能力也有限,对思想领域的讲述,能够再接近于中学生的理解能力的设问会有更好的效果。来自上实的佘老师也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王老师在阐述经济与文化关系中突出的五位思想家籍贯,就很有新意,但还可以进一步深化,譬如以顾炎武的个人生平创设情境,引出其生活的时代面貌,以及面对国破家亡的境遇其所思所想,以此来印证主题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
针对周老师的评课,来自周浦中学的马老师认为:选材短小精干,语言叙述准确,设问简洁明确,过渡自然流畅,犹如行云流水。华二的王老师认为:周老师以“忙”字具象三位皇帝的勤政,富有生活气息,切合高一学情,具有实操性。佘老师有感于周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示说了以“三个书房的故事”为线索,构建新的框架体系,给与会教师打开了新思路。
最后,区教研员吴广伦老师作评课小结。他对于两节展示课都给予了肯定,特别是周露涤的课更具示范性和推广性,并建议青年教师平时要认真研读好三本书(教材、教参、课标),准确理解教材编撰意图,从课标与学生视角进行备课和上课。有效的课堂,不仅要主题突出、结构清晰,还要强干弱枝,以粗结构突出历史发展的主线,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内容主旨,教出“纲要本”的味道来。
供稿:上师大附中 刘思勤
教学研究指导部 吴广伦
审核:胡根林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