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8日下午,浦东新区第十四周小学音乐教研活动在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浦东新世界实验小学昌里校区举行。本次活动以“技术赋能教学,聚焦核心素养”为主题,从大单元教学视角出发,探索音乐课堂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与方法。小学音乐教研员李珍老师主持了本次活动,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主任申林教授就学科教学的科技前沿做了微报告,学科中心组成员与观摩教师做了主题研讨,共同探讨数字媒体在音乐课堂上的应用实践以及国内音乐教育的现状乃至未来发展趋势。区中心组成员、学科“青优”学员、新疆莎车县骨干教师和区内各校音乐教师等两百余人参与了本次教研活动。
活动伊始,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浦东新世界实验小学周怡校长致了欢迎词。周校长认为在目前科技盛行的大时代下,教师应该思考如何不被时代淘汰,应该具备不断接受新事物冲击的能力和敢于突破的勇气,这些都应是新时代音乐教师具有的特质。
接着,由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浦东新世界实验小学音乐教研组组长张琪老师就大单元《舞剧创编》的整体设计做了详细介绍。张老师从单元教材内容、单元核心概念、单元学习目标、单元课时设计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概述,通过师生交流、小组合作、形象创编、动捕呈现、舞剧表演等多种方式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最后以戏剧性、音乐性、舞蹈性、创造性四个维度评价学生的创作能力以及单元任务的达成度。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借助数字化手段,感受音乐与舞蹈的联系,享受音乐创作与舞剧编创的成功体验,完成学习知识、技能到能力转化的学习链,促使核心素养的形成。
此次教研活动的课堂展示部分由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浦东新世界实验小学的黄嘉铭和王璟楠两位老师共同呈现。
黄嘉铭老师执教本单元的第四课时《管弦乐中音乐形象的创作》,将“仙子”这一音乐形象作为纽带,对整节课进行串联。通过《糖果仙子舞曲》的欣赏,明晰乐器对于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引导学生想象属于自己的音乐故事,在原有主题旋律的基础上创作故事所需要的糖果仙子形象,赋予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同时,整节课引入了MIDI技术,在哼唱环节中通过MIDI中钢片琴的音色,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神秘灵动的氛围。在寻找旋律特征的环节中结合MIDI谱,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进行探索发现,使学生的创作思路进行快速调整,直接呈现不同性格特征的“仙子”形象。
王璟楠老师执教的第五课时《舞剧故事情节和音乐形象的创编》是一节综合创编课。学生通过本单元的整体学习,在聆听乐曲时已能够抓住音乐要素,如情绪、速度、节奏、音色等来创设符合音乐的舞蹈形象;再结合队形的变换、情节的设计,对舞剧创编的路径与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感受。在舞剧创编的环节中,学生熟练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小组活动,体会创意实践的乐趣,最终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接着由浦东新区周浦第二小学的黄菲菲老师、上海市民办尚德实验学校的金燕老师、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小学的吴君老师围绕本次音乐教研的主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主题研讨。他们从不同角度讨论了技术赋能音乐教育领域的实践经验,交流心得体会,共同探索如何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黄菲菲老师从大单元的前两节课时为切入点对单元主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前两节课时更趋于传统,而新型技术的介入、不同学科的融入让学生在理解与创造音乐方面有了更多可能性。金燕老师从舞蹈专业方面对两节课产生了“美”的高度评价,从艺术教育课标为出发,论证学生在技术赋能下更直观地理解音乐要素和舞蹈语汇,可以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吴君老师则结合青年教师的数字化技术对两节课表达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表达了青年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助力职业发展的无限可能。
最后由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申林教授针对本次教研活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微讲座。申教授围绕音乐科技的发展现状,从展示课涉及的MIDI语言为导入,系统解释了MIDI语言的作用与内涵,对现今MIDI 2.0时代下人们对其的运用进行了普及。申教授先后介绍了“交互音乐”“AI作曲”“定向音箱”“AR键盘”“Tone Transfer”“虚拟人声”等前沿概念与产品,开拓了教师们的眼界与认知,激发了教师们对前沿科技产物应用的想象,为课堂数字化转型铺设了新的道路。申教授分享了音乐人工智能平台教学案例的样本,从实践角度对音乐课堂中欣赏课的授课方式提出假设,为教师更系统更清晰地向学生介绍、分析乐曲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硬件方法。整场讲座让在场教师都感到十分新奇,反响热烈!
此次音乐教研活动不仅为音乐教育领域的专家、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更为推动音乐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它像一座桥梁,连接了音乐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让人们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感受到了音乐教育的魅力和价值。在相互的交流中,不断激发出新的思路和灵感,为音乐教育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青优培训心得节选:
今天的教研观摩与研讨让我真正感受到技术赋予音乐课堂的“新”世界与“新”突破。在两课时课例的观摩中,第一课时让我感受到,当数字化技术走入课堂、赋能教学时,对于学生对音乐的当堂感受可以有着更直观与即时的反馈与互动效果。学生通过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借助MIDI音乐制作软件,结合音乐要素创造与表达自己想要的音乐语汇感受,从而更妥当地去理解管弦乐中音乐形象的创作手法。在第二课时中,学生则借助第一课时中创造的人物形象,通过不同任务驱动的方式,使音乐要素与舞蹈语汇所结合,用芭蕾舞步表达形象、创造队形,创编一幕幕舞剧片段,更引导学生根据人物形象充分与音乐元素和舞蹈语汇结合一体,多方面地去发挥学生创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加自由与自然地表达内心中的音乐与形象,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舞剧走入课堂,走入生活。
——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前滩学校 徐 颖
通过这次课例观摩和专家微讲座的学习,我学习到很多关于数字技术赋能音乐教学的知识和经验。第一节展示课中,黄老师运用MIDI技术辅助教学,技术的运用不仅丰富了音乐素材,还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艺术实践,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的同时提升核心素养。第二节课中,王老师采用动捕技术来展现学生创编的舞蹈,利用动捕技术对学生的舞蹈动作进行数据分析,帮助舞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舞蹈的优缺点,进而提高表演的质量。在申林教授的讲座中,我进一步地了解到更多数字音乐的技术,这些新技术打开了我的视野,让我对于数字技术辅助小学音乐教学,保障核心素养的落地有了新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提升教学能力,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反思和进步。
——浦东新区周浦第二小学 禹丹
作为一名“小青团”,今天有幸参加了以“技术赋能教学,聚焦核心素养” 为主题的音乐课堂数字化转型实践研究活动。不仅观摩了课例,还聆听了专家微报告。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申林教授指出:艺术新课标强调了如何在课堂中体现核心素养的综合性,要求了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专家还简洁介绍了如何通过哼唱式律动感受音乐作品、如何通过小组展示来解析音乐作品以及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表达方式来表现音乐作品等。申教授还在最后分享了MIDI、DDSP等数字化新型教学软件,学习到了许多。
就像申教授说的:“艺术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作为一名小青团,我应该时刻提升自我的艺术修养,做一名与时俱进的小学音乐青年教师!
——浦东新区顾路小学 沈丹蕾
很有幸能够聆听“技术赋能教学,聚焦核心素养”主题下的音乐课堂数字化转型实践的教研活动。黄老师作为一个年轻教师能够担当重任,上了一堂有趣的音乐课。王老师课堂上学生的舞姿令人印象深刻。申教授的讲座干货满满,让我惊叹于数字化转型下,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多样了,为老师们展现了数字化课堂的优势。相信未来用数字智能技术赋能音乐教育重构,能让学生在全新的音乐世界中积极学习、乐于合作、主动探索、敢于创新,全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康桥实验小学 田茂京
本次教研活动让我了解到数字媒体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而言,一方面能够使小学音乐课堂充满趣味性,另一方面能够以更多形态展现课程内容,增强趣味性和互动性,黄老师通过midi技术,将课堂中无法准备到位的乐器用音色展示给学生,以及midi谱让学生直观了解乐曲音乐特点。王老师的课用了平板中的动作捕捉系统,让孩子将自己的动作编辑成了动画,并能呈现出分析数据,更直观的体现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是否到位。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的课堂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我也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不断进步。
——上南实验 施丝
今天的教研活动新世界实验小学的两位教师为我们带来了两堂“与众不同”的音乐课。让我眼前一亮的就是MIDI和动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第一节课王老师运用了MIDI,将学生脑海中想象的音乐变为了现实;第二节课王老师运用了动捕,让学生创编的动作得到了室时、客观、可视化的数字化评价,便于学生之后的动作优化。
陈教授的讲座也让我们大开眼见、获益匪浅,他为我们介绍了许多高端的AI科技及应用软件,并为我们简单介绍了DDSP软件的基础应用,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音乐技术的运用可以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这不仅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有利于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一名青优学员,我们要积极探索新技术,紧跟时代的脚步,努力尝试音乐课堂数字化转型。
——上海市周浦实验学校 张紫瑶
···教有所获,学有所得···
···潜心共研,不断前行···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李珍
审核:陈久华 徐宏亮